風險承受度是決定投資組合的關鍵,而年齡也是影響風險承受度的因素之一,風險承受度會隨著年齡增長逐漸下降,原本建立的投資組合可能漸漸變得不適用,因此投資人必須重新調整配置比重,以下我們分為青年期、壯年期、退休期來討論。
青年期
對於剛踏入社會的青年投資人來說,最大的優勢就是年輕,只要利用這個優勢配合複利的力量,就能累積一筆可觀的資產。但青年投資人最大的缺點也是年輕,因為年輕所以血氣方剛,往往追求快速致富而不夠沉穩,沒辦法堅持下去。所以青年投資者必須克服的最大障礙,就是放棄快速致富的想法,穩紮穩打地累積資產。
除此之外,要讓複利的力量極大化,就不能忽略投資成本。在「誰吃掉你的甜甜圈」一文中,我們討論過高成本對於投資績效的危害,長期而言是資產累積的最大阻礙。
至於青年投資人要不要買債券呢?《資產配置投資策略》的作者 Richard A. Ferri 認為,沒有人能掌握 100 % 股票的投資組合,而且沒有債券就沒辦法執行再平衡策略,但我卻不這麼認為。如果青年投資人認為自己的風險承受度夠高,其實可以用穩定性、配息率高的公共事業股票代替債券,以求更高的報酬。
壯年期
這個時期通常已經成家立業,為了支應家庭生活的開銷,投資與儲蓄不再是薪水的第一任務,而是行有餘力才做的事。這個階段的儲蓄是為了準備一筆退休金,而大起大落的投資績效會增加退休金的不確定性,所以必須讓資產以穩定的速度成長,也就是要選擇保守一點的投資組合。
壯年期還會遇上買房子的問題。事實上房地產是少數與股票、債券皆保持低相關性的資產,而且長期而言報酬率並不輸給股票,不管買房子是為了自住還是投資,都應該要精打細算。買房時要挑選地段好、格局佳的房子,這樣才不容易貶值,如果運氣好買到一間好房子,就能向退休金的目標邁進一大步。
退休期
這個時期子女都已經各自成家,不再有養兒育女的問題,並且累積了一筆退休金。對於退休者來說,首要目標已經不是累積資產,而是如何創造穩定的現金流支應退休生活,因此能提供穩定收益的債券就成了投資重點。
大部分的理財書籍,都會建議退休者的投資組合盡量持有債券,但是台灣的債券利率目前只有 2 % 左右,實在難以靠債券利息支應退休生活,所幸台灣股市的股息殖利率高於全球平均值,因此我認為各位可以在適當時機買進穩定配息的公共事業股票,用現金股利代替債券的利息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