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目前不靠投資收入過活,短期內也沒有動用投資本金的需要,那當然可以採取高風險的策略,以求長期報酬的提升。但是對於已經踏入退休生活的銀髮族來說,未來的生活可能就靠這筆資產,而且必須不斷從投資帳戶中提領現金供生活所需,因此必須採取比較保守的策略,以免賠掉自己的養老金。
但是許多人將退休金全部投資於債券,也不是最好的方法,因為長期而言債券並沒有辦法跟上通貨膨脹率。以近年台灣利率來看,只要通貨膨脹率高於 2 %,你的資產就一定會被通膨侵蝕。也就是說,雖然你每年可以領到固定的利息收入,但是這筆錢的購買力會隨著物價指數的攀升而逐漸降低,生活品質當然也就跟著下降。
其實提領階段的帳戶管理,可以參考美國校產基金的營運模式,這類基金通常每年提取 5 %,並且將餘額再投資,使餘額以超過 5 % 的年化報酬率增長。對於校產基金管理人來說,最好的狀況是能夠同時應付 5 % 的提領金額以及通貨膨脹的侵蝕,才能長期維持該基金的購買力。以通貨膨脹率 3 % 來計算,該基金的必要報酬率約為 8 %。
對於完全由債券構成的投資組合而言,8 % 的必要報酬率根本不可能達成,因此投資組合內大部分的資產應該要投資於股票。退休金帳戶的投資策略應該更加注重保本,而不是一昧追求高報酬,因此投資人應該以高配息、抗景氣循環的股票為主,搭配少部份的債券,使得投資組合在空頭時期不會大幅縮水,並能提供穩定的現金流入。
校產基金與一般共同基金不同之處,在於校產基金會將部分資金投資於避險基金等另類投資,隨著近年各國經濟與金融市場的連動性提高,傳統資產配置的效果越來越不明顯,在投資組合中納入採用市場中立策略的避險基金確實是不錯的想法,然而對於資金有限的散戶來說,要找到適合自己的避險基金並不容易。
前段提及的必要報酬率未必是 8 %,如果資產規模較龐大,或許每年只要提領總資產 3 % 的資金,就能維持相當不錯的生活水準。如此一來,必要報酬率降至 6 %,投資人當然可以降低股票的投資比重,將資金放在債券上,提高投資組合的保本能力。
為了預防空頭來襲對生活造成影響,投資人應該準備三年份的預備金,這筆資金可以投資於短期債券上 (當然也可以用定存替代),才能保持高流動性並提供微薄的收益。
不過也是有些例外,對於資產已經達到天文數字投資人來說,如果他想要建構高風險的積極型投資組合也無妨,反正就算賠掉其中的一半,他還是可以過著舒適的生活。在這種情形下,投資人的「欲望」就比「需求」來得更重要,因為他的資產足以同時滿足冒險的欲望以及退休生活的需求。
其實提領階段的帳戶管理並非只有這種模式,還有一種方式是先估計剩餘的壽命,規劃在死亡前恰好用完帳戶內的資產。但是中國人總是希望能留下一筆遺產給子孫,加上前述方式有「活太長」的風險,對於意外事故的應對彈性也比較差,因此本文就以「永續經營」的前提為出發點,引介校產基金的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