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專家說,利用過去績效觀察經理人的投資功力,就有較高的機會選到表現良好的基金。他們甚至研發出所謂「四四三三法則」,宣稱利用這種法則選出來的基金,就可以兼顧短、中、長期績效。除此之外,還向社會大眾宣導選擇歷史悠久的基金,因為沒有歷經多空循環的基金,未來績效表現的不確定性比較高。
投資人被這些專家洗腦之後,也學著專家的樣子說:「績效至上!」但是從過去績效選基金真的有意義嗎?
我們就從新興市場基金中,選出歷史悠久 (1999 年至今) 的老牌基金,並比較其績效:
這些就是以 2004 年 1 月 1 日為基準日,符合上述條件的基金績效表,其中紅色字體代表基金在該項績效評比擊敗指數。從這張圖看來,摩根富林明、霸菱的基金短期表現不佳,貝萊德、施羅德、富蘭克林的基金側重於短線,富達的基金短期、長期績效都敗給指數,簡直是爛透了!因此以上基金通通淘汰!符合資格的只有聯博的基金。
選出最佳基金之後,投資人開始定期定額扣款,並作著發財的美夢,但 2007 年底他看到的是這張圖:
有沒有搞錯?當初選擇的優良基金,後來的績效竟然是倒數第二名?而且當初各項績效指標都遭透的富達,現在竟然名列前茅,高居新興市場基金中的第二名?難道是篩選的時候出了問題嗎?趕緊轉換到富達或摩根富林明好了!
當投資人把資金轉換到富達或摩根富林明之後,今天他看到的是這張圖:
四年來績效最好的富達、摩根富林明,接下來的表現竟然列入倒數前三名,最好的基金到底怎麼選啊?
別再聽信沒有根據的事實了!基金公司自己都說:「基金過去表現不是未來績效之保證。」為什麼投資人還傻傻的相信「績效至上」呢?事實上就算是理財專家,也不可能選出未來表現最好的基金,畢竟人類沒有預測未來的能力。如果不想從費用率篩選基金,那就只有兩種較好的選擇方法,一種是閉上眼睛射飛鏢,另一種是投資指數型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