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基金要設停利點嗎?這要從長期投資是否保證獲利談起。
理論上來說,股市會隨著經濟成長持續上升,所以持有像基金這種分散投資組合,長期而言獲利也會不斷提升。但是我們從生活週遭看到的例子,有些長期投資十年的投資人,期間最好的績效甚至超過 100 %,卻在金融海嘯中歸零,這十年來的心血全都白費功夫,可見長期投資並不能保證獲利,因此投資大眾開始思考「停利贖回」的必要性。
再舉更偏激一點的例子,就是 1980 年代末期的日本股市 (Nikkei 225 Index):
如果投資人在 1980 年代末期投入日本股市,結果是整整套牢二十年還沒有辦法翻身,就算定期定額投資也是越攤越平,投資人只能望著對帳單嘆氣,更甚者或許根本就不想看對帳單了!這也再次證明長期投資還是有虧損的風險。
還有別的例子嗎?當然有!接著來看網路泡沫年代的科技型基金:
從 2000 年 4 月開始投資「景順電訊基金」,至今九年多的時間,不管在哪個時候贖回都拿不回本金的一半,最慘的時候賠掉 85 %,買到這檔基金的投資人真的是欲哭無淚,或許從此對基金失去了信心。
從這些例子來看,對於單一國家基金、產業型基金,停損、停利是非常重要的。當然定期定額投資全球型基金或許不必停損,但適時的停利可以鎖住多頭時期的獲利,在空頭時期有更充裕的銀彈加碼,或許有機會提升投資績效。
一般而言,停損點是設在個人風險承受度的極限,那停利點要怎麼設呢?首先停利點不能設太高,否則可能根本沒有機會停利,但是停利點設太低也會壓縮獲利的機會,因此接著就來討論如何設定停利點。
上圖是 MSCI World Index 自 1970 年至今的走勢,在 2007 年 10 月創下近年新高,這段期間的年化報酬率是 9.67 %。由於四十年前沒有指數型基金,因此我們假設主動型基金的平均績效與 MSCI World Index 相當,並且忽略被清算、合併的基金,推論單筆投資全球股票型基金的合理停利點,就是年化報酬率達到 9.67 % 的時候。
然而這個方法還是不夠完美,原因是在高費用率的侵蝕下,主動型基金的平均績效往往落後指數,假設兩者績效每年會產生 1 % 的差距,投資人在對帳單的年化報酬率達到 8.67 % 的時候就該停利贖回。
不過這個報酬率的假設前提,是投資人在 1970 年初投入 MSCI World Index,並且長期持有四十年,然而單筆投資近四十年也幾乎是天方夜譚,所以我們來考量定期投資。定期投資有許多不同的形式,包含 Dollar-Cost Averaging、Value Averaging,隨著市場走勢不同,這些形式的績效也會有差異。
姑且不論市場走勢對各種定期投資策略的影響,假設投資人選擇了這段期間績效最好的定期投資策略,而且該策略的績效約為同期單筆投資的 60 %,就會得到 5.22 % 的年化報酬率。
沒錯!定期投資 MSCI World Index 的合理年化報酬率就是 5.22 %,而且這是用較樂觀的方式估計出來的數字,實際情況可能遠比想像中的更差,例如主動型基金的平均績效可能每年落後指數超過 1 %、這段時間內基金很可能被清算、或者投資人放棄了定期投資的初衷……。
【相關閱讀】
〈基金〉合理的停利點 (2) ─ http://www.wretch.cc/blog/a936957/3128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