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056060
英文版: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F010566553
在先前的文章中,我們已經明確定義投機與投資的分界,並且讓各位瞭解通貨膨脹對投資決策的影響。事實上,「投機」(Speculate) 一詞源自於拉丁文的「瞭望」(Specula),身為投資者,我們應該對「股價走勢難以預測」有深刻的體認,因此葛拉漢帶領讀者們探索一個世紀以來的股票市場發展史,告訴各位預測股價走勢的困難性。
因為「預測市場」幾乎是神話,所以建構投資組合的最佳方式,又回到先前提過的理念 ── 保守型投資者應該同時持有高評級債券與大型績優股,並且放棄其他投資工具 (即使它們可能帶來不錯的獲利),而且不論遇到任何情況,股票與債券的持有比例都必須維持在 25 ~ 75 % 之間,避免市場走勢不如預期對投資績效造成嚴重損害。
雖然建構投資組合可以用簡單的「50:50 定則」完成,然而實務上又有許多值得探討的問題,例如債券的選擇。
對於台灣讀者而言,債券配置可以直接向郵局購買政府公債、投資債券型基金,或是以定存代替。由於債券提供的報酬率相當低,因此降低投資成本是很重要的課題,如果投資人適用於利息所得免稅額,或者有足夠的資產規模,就應該選擇定存或是直接購買政府公債,而不是投資成本較高的國內債券型基金。
近年來,許多民眾喜歡投資高收益債基金、新興市場債券基金,原因是這些基金的配息率優於高評級債券基金。然而,這些債券在經濟衰退期間經常出現嚴重的跌價,反映發行公司無力清償債務的情況,若是為了領取較多的配息,讓本金暴露在高風險下,最後可能會得不償失。
雖然高收益債券經常出現不合理的價格,但這並不是保守型投資人應該試圖掌握的,保守型投資人的目標是避免犯錯,就應該接受較低的投資報酬率,將資金平均分配在優質企業的股票與高評級債券上。
在股票投資方面,保守型投資人應該選擇經營穩健且具有長期配息記錄的大型企業,並且適度分散投資組合。
然而,市場上有許多公司介於「主要」(Primary) 與「次級」(Secondary) 之間,所以在判斷公司是否符合標準時,並不是用二分法將企業分類一刀切成兩塊,反而比較像是水彩畫的漸層,其中保留相當高的彈性。不同的是,各位應該認清自己屬於「投機客」或「投資者」,以及明確劃分「保守型投資者」與「進取型投資者」的分界。
進取型投資者與保守型投資者相同,應該將大部分的資產分配於高評級債券與優質大型股,再試圖延伸至其他領域。想要跨入新的投資領域之前,必須對該市場有充分的瞭解,並且耐心等待適當的時機。
不同於保守型投資者,進取型投資者可以購買次級企業的股票,前提是這些股票的價格非常便宜 (低於內含價值的七成)。如果有適當的投資機會,進取型投資者也可以介入其他投資領域,不過最好別碰剛掛牌上市的股票,這些股票可能在剛上市時有非常可觀的漲幅,但幾年之後很可能會變得乏人問津,到時候就能以極便宜的價格入手。
對於進取型投資人來說,較容易找到機會的領域有三種:相對不受歡迎的大型企業、廉價的次級企業、特殊情況與問題企業。這些企業的共通點,就是受到某些理由影響,使得股價低於真實價值,在這些情況下,投資人不僅有機會獲得股價反映真實價值的資本利得,即使評價標準沒有改變,也能獲得較高的股利收益率。
想要掌握這些投資機會,就必須對企業經營模式有充分的瞭解,以及熟練地運用各種評價模型,並且能分析特殊情況是否會對企業經營造成永久性影響。進取型投資人應該透過合理的分析找尋投資機會,買進價格低於真實價值的股票或債券,而不是追逐夢想或題材。
評估證券價值可以分成兩個階段,首先是確定「過去績效的價值」,它完全根據企業過去財務資料進行評估,接著才是「成長的價值」,透過估計未來績效來調整前一階段計算出的價值。值得注意的是,進行證券分析時,應該著重於過去的財務資訊而非對未來的預期,越倚賴未來預期的評價方法就越可能發生嚴重的錯估。
從上述評價方式可以推論,如果某檔股票的價格低於過去績效的價值,也沒有未來業績大幅衰退的隱憂,就表示現值一元的商品只要花五角就能買到,還能享受到商品未來增值的利益,是進取型投資者應該把握的好機會。
雖然進取型投資者的選股經過透徹的分析,但還是必須謹守分散投資的原則,因為沒有任何分析方法能獲得絕對有效的結果,即使是非常有經驗的證券分析師,也可能會因為某些微小的錯誤,得到嚴重錯估的結論。
各位應該謹記,進取型投資策略只是有可能擊敗市場,並非保證能獲得優於市場的成果,即使有許多價值投資者成功擊敗大盤的案例,我們還是無法否認要做到這件事情非常不容易。
近年來,資訊普及使得市場變得更有效率,雖然市場內永遠都會存在一些獲得超額報酬的機會,但這種機會確實在逐漸減少,也就是說擊敗大盤變得越來越困難。即使如此,進取型投資策略是否能持續擊敗大盤仍然是值得觀察的課題,但如果投資人無法確保採取進取型投資策略能獲得明顯優於大盤的績效,就應該放棄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