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延續之前 http://www.wretch.cc/blog/KisPlay/1121944 這篇 請摸我的 鹹濕文 ~
自2007年蘋果推出了第一代iPhone手機, 從此引發了全球手機市場的革命, 尤其是在觸控螢幕的使用上. 在2008年和2009年, 蘋果又推出了升級版iPhone 3G和iPhone 3GS, 這個月蘋果又推出了新版iPhone 4G, 再度點燃了市場熱度. 若要說iPhone 最讓人驚奇的硬體配備, 應該就是那靈敏又精準的觸控螢幕. 所以我們就先來聊聊關於觸控螢幕技術.
目前較熱門的觸控螢幕技術分為下列6種:電阻式 (Resistive)、表面電容式(Surface Capacitive)、投射電容式 (Projected Capacitive)、電磁式 (digitizer)、光學式(Photo Sensor) 、紅外線式(infrared)。
這次就來介紹一下目前市場的主流技術–電阻式與電容式觸控技術。
電阻式觸控原理:偵測電壓的變化
電阻式觸控原理是使用兩層具有導電功能的ITO(銦錫氧化物)PET塑膠膜. 因PET本身具有一定的透明度與耐用性, 兩片ITO間佈有微粒支撐點(Dot Spacer), 使螢幕在未被觸碰時, 此兩層ITO間具有一定的空隙(未接觸), 處於未導電的狀態. 當以指尖或筆尖壓按螢幕(外層PET膜)時, 壓力將使表面的PET膜凹陷變形而使ITO導電層接觸導電, 再經由控制IC偵測電壓的變化, 進而算出所碰觸的位置X座標與Y座標, 完成整個螢幕的觸碰處理機制.
簡單來說就是兩層導電薄膜原本平行斷路, 經過按壓後, 利用在按壓點形成短路的電壓變化來定位觸控點, 然後再由控制IC來計算觸控座標.
由於電阻式技術成本低廉, 均己大量應用於電子產品之上.目前電阻式觸控式面板有4線、5線、6線與8線等多種類型, 線數越多表示精確度越高, 但成本也會相對較高.
電容式觸控原理:偵測電流的變化
電容式觸控式面板基本為相臨的導體, 在相臨的導體之間存在固定電容, 電容大小與導體之間的厚度成正比, 與距離成反比. 當另一個導體(如:手指)靠近二導體之間的位置時, 便會造成一個感應電容並聯到固有電容上, 造成整體的電容增加. 拿開手指後, 電容又減小, 後段驅動偵測有無手指時電容的變化值, 判斷出面板接觸位置.
From: http://www.candotec.com/touch.html
電容式觸控技術就是偵測觸控螢幕上任一位置的電容變化來定位, 使用這個技術的觸控面板相對於電阻式具有透光率高、反應速度快、耐用性高等優點, 而且因為感應方式是偵測電容變化, 所以不需要一定程度的按壓動作即可感應, 配合Apple的全面採用, 市場普遍看好有機會逐漸取代電阻式觸控板.
目前電阻式及電容式主要使用在中小尺寸面板為主, 如手機、PDA導航系統還有部分的Notebook. iPad亮相後, 其應用漸漸延伸至大尺寸面板上, 未來平板電腦大量問世後, 應該會逐漸成為中大尺寸的主流.在光電展和Computex也都有很多廠商展出大尺寸的電容觸控面板, 目前已知最大尺寸的投射電容觸控面板可達32吋.但目前成本及良率的問題仍有待改善.
如果喜歡我們的報導,也請幫點子生活的粉絲團按個讚唷!
更多好文推薦
拿iPad打小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