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96983
英文版: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F010109016
接下來,就要開始研究公司的財務報表,這也是基本分析最重要的工作。一般人研究財務報表只看表面數字,像是每股盈餘、每股淨值、毛利率,其實財務報表中隱含的資訊遠超過這些,且只看表面數字很容易被誤導,進而推導出錯誤的結論。在研究財務報表時,應該儘可能瞭解各項數字的來源,才能得知公司的真實情況。
舉例來說,過去幾年貨櫃三雄的財報以陽明表現最差,只看表面數字的人,勢必會選擇財報較漂亮的長榮或萬海。事實上,這是因為陽明過去幾年大幅擴建船隊,並且設立許多新據點,折舊費用與營業成本侵蝕獲利,到了去年航運業景氣回溫時,折舊認列也告一段落,盈餘呈現爆發性成長,反而成為最大贏家。
再來談談本書提到的例子,幾年前巴菲特決定賣掉新貝德福紡織公司 (New Bedford textile),該公司帳面價值高達 866,000 美元,但在公開標售的過程中,過去以每台 5,000 美元買進的織布機最後只能以每台 26 美元賤價拋售,所以實際清算價值只有 163,000 美元,比起帳面價值嚴重縮水。
當然,也有因為財務報表無法反映真實價值,反而成為潛力股的公司,前面提過的資產股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財務報表中最真實的數字大概是現金,這是不需要經過估計就能算出確切金額,且完全不會折舊減損的資產。彼得林區在書中提到的「淨現金價值」(現金扣除長期負債)、「自由現金流量」(營運現金流量扣除資本支出),都是相當實用的評價方式。
如果股票市價低於每股淨現金價值,表示投資人不需要花任何一分錢就能取得該公司經營的所有業務,以及公司每年產生的盈餘,當然會是很划算的投資。自由現金流量則反映公司每年能賺到多少現金,也就是股東將資金投入這家公司能獲得多少現金報酬,如果公司持續有大量現金流入,又願意發放豐厚股息給股東,那就更棒了!
對於轉機股而言,現金多寡更是決定是否值得投資的重點,現金充裕的公司有較多的資源進行組織重整,也比較不怕銀行緊縮銀根,當然比債台高築的公司更有機會走出困境。握有大筆現金的景氣循環股,不僅較能對抗景氣衰退的衝擊,甚至能運用資金在景氣不佳時擴產或是購併競爭者,提高公司未來的競爭力。
除了透過財務報表來研究公司,實地考察也是很有趣的研究方式,像是前年我發現佳格這支潛力股,就是在大賣場發現桂格推出許多新口味的燕麥食品,不僅營養、健康,而且還很好吃。或許哪天你也會在賣場的架子上,發現某個銷售情況不錯的新產品,且該產品的銷售額佔公司營收比重很高,那就有可能是支潛力股。
更簡單且有效的指標,就是公司內部人士開始買進自家股票,這不僅意味著經營階層看好公司前景,也保證經營階層會更重視股東權益,因為他們自己就是公司大股東之一。公司實施庫藏股也是相當正面的指標,不僅能提高每股盈餘、減少股票在外流通的籌碼,還能避免公司將多餘的現金拿來進行「多慘化經營」。
談了那麼多選股方針,還是要回到實際操作面,這裡先來討論幾個常見的問題:合理的預期報酬率大約是多少?短線操作會比長期持股更好嗎?持有幾支股票才剛好?如何換股操作?有必要停損、停利嗎?
台股過去幾十年的年化報酬率大約是 9.5 % (不含股息),假設股息殖利率為 1.5 %,預期報酬率就是 11 %。如果自行選股無法獲得超過 11 % 的年化報酬率,甚至於投資績效只略優於定存利率,那就應該選擇表現穩健的主動型基金,或是投資成本低廉的指數型基金。
短線操作是否比長期持股來得好,則是見仁見智,有些人專精於短線操作,或許有機會得到更好的績效。但短線操作的交易成本遠高於長期持股,每次換股操作都要支付 0.585 % 的投資成本 (含交易手續費與證券交易稅),如果每年將投資組合持股更換四次,交易成本就是 2.34 %,這就是典型的「輸在起跑點」,而且換股也無法保證能提升績效。
集中持股與分散投資的優劣,也是爭論不休的問題,林區認為重點不在於雞蛋要不要分裝在不同的籃子,而是籃子夠不夠堅固。如果是品質精良的籃子,不管是拿一個籃子裝雞蛋,或是把雞蛋分裝在許多個籃子裡,籃子破掉的機率都很低;如果是底下有破洞的籃子,不管把雞蛋分裝到多少籃子裡,都無法避免雞蛋從破洞中掉下去。
至於停損、停利,林區認為這些交易技巧都是沒有必要的,沒有人敢保證在停利後股價是否會繼續飆漲,也沒有人知道停損之後股價會不會觸底反彈,既然如此,停損、停利的意義何在呢?
總結來說,投資人不需要花太多時間琢磨「交易技巧」,應該把重點放在研究公司的基本面,挑選出未來的贏家公司,在業績轉壞前緊抱股票不放,才有機會在未來成為投資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