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本文純屬公司經營策略之探討,不應視為投資建議,若閱讀本文後經過理性分析決定購買股票,則需自行承擔投資風險。
台灣半導體產業獨缺的一環,就是最上游的關鍵材料,這些專利多數掌握在日本廠商的手上,但有少數代理商仍經營得有聲有色,像是代理日商住友 (Sumitomo) IC 封裝材料的長華。
長華的母公司 ── 華立,是非常優秀的電子通路商,經營績效穩健,代理產品線範圍很廣,重點是財報編製很有誠信,不會刻意灌水來炒作股價。長華本身也是績優股,過去盈餘記錄非常亮眼,股價長期維持在百元以上,實在沒有特別需要挑剔的地方,因此本文將討論重點放在長華旗下的子公司。
長華與住友合資成立台灣住礦電子,持有 30 % 股權,為住友 IC 封裝材料的代理商,產品別包含封膠樹酯、L/F 導線架、COF 基板,並共同進行研發工作,這是長華的轉投資中最有價值的部份 (詳見【表一】)。
【表一】長華轉投資子公司及其經營業務
其中,驅動 IC 封裝製程從過去的捲帶式晶片載體封裝 (TCP),轉進晶粒軟膜接合 (COF),而 COF 基板就是後者的主要材料。但展望未來,覆晶玻璃封裝 (COG) 將會取代 COF,因此這項產品已經逐漸走入夕陽。
L/F 導線架,是近年逐漸被封測廠商重視的材料,主要是因為 L/F 導線架在一體化封裝的表現突出。一體化封裝最大的特點,就是省略「打線」,不僅可以縮小晶片的體積,還可以避免電感效應對晶片訊號產生干擾,也就是說在這項技術成熟後,將能輕易拿下高階晶片市場。從這裡也看得出封測產業的變革,日月光之所以在兩岸積極擴產,並投入大量資源衝刺銅打線製程,是為了以低價爭取低階晶片的封測訂單,相較於矽品將重心擺在用於高階晶片的一體化封裝、晶圓級封裝,是截然不同的經營策略。
至於封膠樹酯,是封裝製程中的黏合材料,用途非常廣泛,幾乎所有封裝製程都少不了它。
長華去年前三季稅後淨利大幅衰退 (詳見【表二】),主要是受到電子業景氣低迷影響,旗下轉投資子公司台灣住礦、Beam Mode、長華科技都認列不少損失 (詳見【表三】)。
【圖二】長華稅後淨利 (百萬元)
【圖三】長華轉投資損益 (百萬元)
其中,台灣住礦在去年第四季虧損更為嚴重,預計將提列 10 億元資產減損,長華持有台灣住礦三成股權,必須認列投資虧損 3 億元,幾乎是長華一整年的盈餘,這跟 COF 基板的材料革新有關。
過去普遍使用的傳統 COF 基板,逐漸被電鍍式 COF 基板取代,市場需求量逐年衰退,相關廠商都無法維持獲利,因此過去幾年有許多廠商相繼退出這塊市場。去年,台灣住礦也決定退出傳統 COF 基板市場,並將生產設備報廢,依照會計制度規定提列鉅額資產減損;另一方面,擴增電鍍式 COF 產能所購買的機器設備,在開始運作之後就必須提列折舊費用。
簡而言之,台灣住礦去年獲利表現不佳,是裁撤不具經濟效益的產能所無法避免的陣痛期,但把眼光放長遠,這種做法對公司未來的競爭力是相當有助益的。
還有一家值得注意的子公司,是經營 LED 導線架業務的長華科技,未來 LED TV 逐漸普及化之後,這家近兩年持續虧損的公司,有機會鹹魚翻身,成為新的金雞母。
另外,銷售觸控基板材料的云輝科技,雖然成立時間還不長,但表現還算不錯,也值得追蹤觀察。在百家爭鳴的觸控面板產業,相較於投入生產及製程研發的面板廠商,材料供應商佔據了更有利的位置,且獲利也相對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