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價格會透過許多管道,對糧食價格產生直接與間接的影響。首先,天然氣經常用於製造氮肥,因此能源價格上漲會提高肥料成本;其次,農耕機械通常以柴油作為燃料,高漲的能源價格將會提高耕作成本,以及農產品的運輸成本、加工成本;最後,也是間接的,能源價格會影響生質燃料的需求,進而影響糧食價格。
肥料與燃料成本,一直都是糧食生產過程中的重要開支,約佔總成本的 35 % (詳見【表一】)。
【表一】美國主要農作物生產成本 (美元 / 英畝;節錄自《糧食的價格,誰決定?》)
種植黃豆的肥料成本遠低於玉米及小麥,這是因為黃豆本身能從自然環境中獲得生長所需要的氮,也就是生物學所說的「固氮作用」,因此黃豆生長的過程中,較不需要施灑氮肥。
從上表可得知,當能源價格上漲 1 %,糧食生產成本的增加幅度將在 1 % 以內。
值得注意的是,能源價格上漲會墊高糧食生產成本,是否會因此降低農民種植作物的意願,進而推升糧食價格?
根據 2005 ~ 2008 年的經驗,在糧食生產成本上升的同時,美國農民反而增加種植面積。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人類對糧食的需求彈性很低,也就是需求量受市場價格的影響不大,因此,理論上,農民能輕易將生產成本轉嫁給消費者,彌補生產成本上升的缺口。
能源價格上漲也會影響到畜牧業,一方面是飼料成本提高,另一方面是養殖牲畜所使用的機械需負擔更高的燃料成本。
在高所得國家,農產地通常離消費市場相當遙遠,因此運輸成本較高,這將會對糧食的終端價格產生影響。以美國為例,美國消費者每花費 1 美元購買糧食,農民只會得到 0.19 美元,其中,運輸成本約為 0.075 美元。
關於最後一點,可以看出能源價格與糧食價格之間的關係,並不是單方面的。糧食價格下跌,降低生質燃料的生產成本,並反映到市場價格上,會提高消費者使用生質燃料的意願,進而影響到能源價格。近年,或許是因為生質燃料產業蓬勃發展,糧食價格與能源價格的關係相當密切。
然而,我們不能把生質燃料產業視為這個現象的唯一解釋,另一種可能性,是近年糧食與能源價格的波動,都只是在反映美元匯率的不穩定。
因為能源價格與糧食價格之間的高相關性,能源價格上漲未必會使生質燃料廠商受益,即使酒精價格上漲,玉米價格可能漲得更快,導致生質燃料廠商的利潤減少。根據 2005 ~ 2008 年的經驗,在能源價格持續攀升的同時,玉米價格漲勢更兇猛,壓縮生質燃料廠商的利潤 (詳見【表二】)。
【表二】美國生質燃料廠商利潤表 (美元 / 加侖;節錄自《糧食的價格,誰決定?》)
在某些國家,政府以法令強制汽車燃料必須加入一定比例的酒精,我們把這項因素歸為政府法規的範疇,將在下一篇文章中進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