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擁有完整的半導體產業鏈, 像是晶圓代工雙雄台積電, 聯電, IC封測雙雄日月光, 矽品, 提出一代拳王理論的聯發科, 淪落為貧民的前股王威盛, 以及風雨飄搖的DRAM產業. 然而, 許多人都知道這些名揚海外的大企業, 卻不知道這些名揚海外的大企業, 當年是如何在艱困的環境中站穩腳步的.
共筆作者: 隨風; 圖片來源: Takungpao; Coolife; Wa-people; Beta.im.tv; UDN
隨風參考 潘文淵基金會”矽說台灣“, 希望能以淺顯易懂的文字, 將台灣半導體產業發展史介紹給各位, 後續還可以接著討論這些企業的發展現況.
一切都要從故總統蔣經國執政時代說起. 當年, 經濟部長孫運璿在蔣故總統的指示下, 與國內電子專家潘文淵, 方賢齊, 費驊等人共同商討, 摯畫出台灣半導體產業的發展藍圖.
由潘文淵召集的美洲技術顧問團(TAC), 希望能派遣一批學員到海外學習, 並商量技術移轉事宜. 他們分別評估通用儀器(General Instrument, GI), 快捷半導體(Fairchild Semiconductors), 美國無線電公司(Radio Corporation of America, RCA), 休斯公司(Hughes) 所開出的條件後, 最後決定與RCA合作.
這批到海外受訓的學員, 後來有許多人成為獨當一面的傑出經理人, 像是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 聯電榮譽董事長曹興誠, 台積電副董事長曾繁城. 當時, TAC看好剛開始發展的CMOS技術, 具有省電, 雜訊干擾小的優勢, 決定讓這批海外學員專攻CMOS技術, 現在回顧半導體製程技術的演進, 台灣可說是押對了寶.
在海外學員啟程後不久, 工研院就開始籌建台灣首座晶圓示範工廠, 以7.5 um製程, 每週可量產三百片三吋晶圓. 赴RCA學習的技術人員歸國後, 在孫運璿特別到場主持下, 正式開始運作.
示範工廠的運作成果相當不錯, 最早RCA的訓練合約保證六個月內良率提高至17 %, 但示範工廠營運滿六個月後, 良率已經高達70 % 以上, 甚至比RCA本身的良率還要更高, RCA甚至向經濟部提案要買下示範工廠, 所幸後來遭到否決, 讓半導體產業根留台灣.
1979年初, 示範工廠營運滿一年, 由於成本控制得宜, 淨利率高達20%, 技術團隊開始產生衍生新公司的想法. 然而, 當時半導體製造主流是四吋晶圓廠, 先進國家甚至已經有五吋, 六吋晶圓廠, 光憑一座三吋晶圓廠是沒有競爭力的, 加上民間對半導體產業所知甚少, 投資意願不高, 最後在政府主導下, 由華新麗華投資5 %, 聲寶10 %, 東元10 %, 華泰電子5 %, 剩下的股份由政府機關認購.
聯電的創建可說是一波三折, 花了一年半建廠, 試產後, 接連而來的是1982年的經濟不景氣, 後來又發生火災, 使得聯電遭遇嚴重虧損. 後來, 曹興誠與宣明智在美國看到家用電話的商機, 加價25 % 包下封測廠菱生的產能, 在家用電話IC商機大爆發時狠撈了一筆, 出貨量從1982年的400萬顆, 成長到1983年的2,400萬顆, 打了漂亮的一仗.
最可貴的, 還是建立員工分紅入股的制度, 這套制度後來廣受科技業者效法, 成為台灣科技業爭取一流人才的手段, 也創造了許多”科技新貴”. 然而, 在稀釋股東權益的疑慮下, 政府在2008年修改會計準則, 認定員工分紅必須納入營業費用, 將這套制度送入歷史.
曹興誠也是率先提出”晶圓代工”營運模式的人, 後來這個理念被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實現, 在政府的協助下, 成立全球第一家晶圓代工公司.
初期, 台積電從飛利浦手中取得資金及技術, 後來又通過英特爾(Intel) 的認證, 等於拿到一張品質證書, 有助於後來切入其他國際大廠的供應鏈.
張忠謀最了不起的成就, 是將技術落後於國際大廠的台積電, 提升到擁有全球最先進製程技術的廠商, 並提出”虛擬晶圓廠”的概念, 提供完整的資訊平台, 讓客戶能隨時掌握晶圓製造進度, 成功爭取到整合元件廠商(IDM) 的訂單. “虛擬晶圓廠”的概念, 配合完整的矽智財解決方案, 讓台積電不只是純粹的代工廠商, 而是一家結合製造及服務的科技公司.
台灣DRAM的故事
1986年, 台灣的PC產業產值幾乎是每年倍增, PC的蓬勃發展使得全球DRAM大缺貨, PC廠商要不是拿不到貨, 就是必須忍受飛漲的價格. 然而, 進入DRAM產業的門檻相當高, 而且DRAM是大量製造的標準化產品, 因此生產成本是影響競爭力的絕對關鍵.
DRAM廠商的經營模式, 就是不斷提升製程, 讓每塊晶片所能切割出的顆粒數變多, 同時提升產量並降低單位生產成本, 接著在市場上祭出價格戰, 擠壓技術弱勢廠商的生存空間, 最後領先者將能持續擴大優勢, 將競爭者排除市場.
1989年, 韓國三星(Samsung) 的DRAM業務開始賺錢, 此時的台灣才剛起步, 宏碁宣布成立德碁, 工研院也提出”次微米計劃”, 間接促成日後以力晶, 茂德, 華亞科, 南科為主的DRAM產業.
然而, 後來除了世界先進曾經自行開發出新世代製程外, 其他廠商的技術都需要仰賴國外大廠的授權, 這種受制於人的情況, 使得台灣DRAM產業在景氣低迷時面臨更嚴峻的困境.
後來, 世界先進在0.18 um遇到瓶頸, 張忠謀決定讓蔡力行前往帶領世界先進轉型晶圓代工. 多年之後, 力晶, 茂德也在金融海嘯中滅頂, 關於近年台灣DRAM產業逐漸衰敗的故事, 可參考”整併破局, DRAM產業命危”(http://windfinance.blogspot.tw/2011/05/dram.html).
以上分享給各位參考, 如果各位對內容滿意的話, 就到 KisPlay 3C俱樂部(https://www.facebook.com/LoveKisPlay) 按個讚給小弟一些鼓勵吧~
其他推薦文章
2012 COMPUTEX 最新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