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經常宣導長期投資的理念,但我從來沒有反對過短線投機 (包含當沖、極短線、波段操作),因為確實有一些金牌交易員,透過短線投機獲得很好的績效。我主張的是,由於短線投機有「零和遊戲」的特性,就算有人能靠短線投機持續獲得不錯的利潤,也不太可能輪得到散戶,因此對於散戶來說,長期投資會是較穩健的選擇。
當然,也有很多人反對長期投資,而且總是喜歡舉國泰金、禾伸堂、威盛……等鳳凰變麻雀的例子,指出當年以高價買進這些股票的人,就算是長期投資還是賺不到錢。
舉這些例子的人,非但無法扳倒長期投資堅實的根基,反而會顯現對長期投資的誤解。
首先,同一家公司所發行的每一張股票,都擁有相等的報酬,差別只是股票在誰手中,因此,所有短線投機客的利潤總和,將會等於所有長期投資者的利潤扣除交易成本。
換句話說,如果當年選到這些股票,除非你從事放空,否則不管是短線投機或是長期投資,都不可能賺得到錢。有些短線投機者,或許有辦法精準抓到股價下跌的反彈波,賺到了一些錢,但這些錢是來自另一個想抓反彈波卻失敗的人,整體而言,短線投機者的利潤並沒有因為交易行為而有所增加。
舉國泰金、禾伸堂、威盛為例的人,顯然沒有搞清楚,這些案例的問題在於選股失當,而選股失當是長期投資人與短線投機客所共同面臨的問題,除非你只投資指數型基金,否則一定會有選股失當的風險。
其次,長期投資並不是叫大家完全不要交易,請各位回想一下,有多少人在追蹤波克夏 (Berkshire Hathaway) 的季報表,觀察巴菲特 (Warren Buffett) 的持股有哪些變動,如果長期投資就是完全不能交易,那巴菲特就還能算是長期投資人嗎?
長期投資人會在三種狀況下進行交易:
(1) 發生足以改變公司基本面的重大事件。
(2) 投資組合再平衡的考量。
(3) 找到更好的投資標的時。
關於第一點,最經典的案例就是旺宏,在 2010 年買下十二吋晶圓廠後,有遠見的投資人就已經預料到龐大的折舊費用及資本支出,將會拖垮該公司的獲利能力。在這種情況下,賣出股票是完全正確的選擇,對照旺宏今天的股價,連 2010 年底的一半都不到。
在這個案例中,股價真正開始大幅滑落,是在公佈 2011 年半年報後,如果等到財報公佈再來調整,恐怕是為時已晚。因此,調整持股的時機,是在重大事件發生之時,而不是等到財報反映該事件以後。要判別哪些重大事件會對公司基本面產生嚴重影響,當然是一門非常困難的學問,但這就是主動型投資人所必須克服的,若想避免這個問題,就請選擇指數型投資。
第二點,是關於持股權重的調整。有時候,我們會遇到投資組合中某檔持股表現特別好,所以該持股佔總資金的比重不斷上升,達到讓人無法安心的水準。這時候,將持股權重調節到可接受的水準,保持心態上的安定,是完全有道理的,因為恐慌與不安往往導致最差勁的投資決策。
當然,我們也會遇到某檔股票表現特別差,但基本面仍然看好,所以決定將加碼持股到理想的水位。
第三點,是當我們買進股票的一段時間後,發現某檔股票的價格滑落至非常有吸引力的水準,但又不想降低現金部位,所以只好出脫手上部分持股來進行轉換。
在執行上,我們通常會賣出這段期間表現特別好,或是股價變動不大的股票,來換取現金。本質上,賣出漲多的股票、加碼跌深的股票,也算合情合理,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
最後,讓我們回到長期投資與短線投機的爭論。
少數短線投機者,喜歡根據自己對長期投資的錯誤認知,來批評長期投資是傻瓜才會做的事,就像是在射箭比賽中瞄準一個從來就不存在的靶。還有些人,沒有認清短線投機的侷限性,總是認為自己會是從交易中獲益的人,容我套一句時下流行的用語 ──「自我感覺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