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之間的教養,除了彼此的溝通之外,爸媽能夠利用自己身為成人的智慧還有冷靜來化解僵局,也是家庭生活中很重要的一環喔!
寶寶~趕快來洗澡囉! 「我不要!」
弟弟~晚餐要吃完噢! 「我不要!」
妹妹~要過馬路囉!牽媽咪的手喔! 「我不要!」
寶貝~去把你的玩具收好喔! 「我不要!」
Baby~外面很冷去穿外套喔! 「我不要!」
當孩子把「我不要」這三個字,當作口頭禪,有時候聰明的寶貝孩子說上癮了,還把「我不要」這三個字編成歌,唱出不成調的旋律,
當你一天到晚聽到「我不要」的次數開始比聽到江南style的次數還多的時候 ,你會怎麼做呢?
你可能不懂,為什麼之前那麼乖巧的小孩,你請他去拿衛生紙,他就會喜滋滋的踩著趴趴趴的小步伐去幫你找衛生紙,然後以一副小狗撿到球那般惹人憐愛要你誇獎的模樣回來…
怎麼突然間,孩子有時候好似被咒怨裡的俊雄附身,一點都不得人疼?
有時候甚至還像是在街上抗議的革命份子,激進的反對我們這些當局政府?
當然,高壓政策是不行的!我們都知道武力威權控制之下的政權是沒有辦法長久的!我想,我們做父母的當然也沒有要血腥鎮壓孩子的打算!
那要怎麼辦呢?
首先!重點在於我們做父母的要知道「孩子每一個行為表達的背後,都有一個『需求』需要被滿足!」。
「了解,是尊重的開始」!
所以首先我們必須要去瞭解孩子,為什麼會開始這樣做?
畢竟,很多的誤解、排斥的心態,都是因為面對未知、不了解的事物所產生的!
在知道孩子為什麼會開始這樣做,我們就可以就原因來提出解決的方案!
(臉超圓的兩歲的小魚齊)
*「嬰兒→兒童:人生的第一個轉變期」:
英文用trouble two、terrible three來形容這個階段,在台灣我們則是有「三歲豬狗嫌」的俗語,到底是怎麼回事,會讓小孩連可愛的狗狗都會嫌棄呢?
因為孩子在3~5歲的這個轉變階段,他從小嬰兒慢慢地長大變成兒童,他發現自己可以靠雙腳自由的行動、可以靠嘴把表達想法、可以靠小腦袋思考!
這樣的長大對孩子而言完全是未知的領域,他開始發現自己可以藉由獨立不依靠父母,也是這個時期,孩子慢慢地建立起自信心、自我概念!
「新官上任三把火」的孩子就像躍躍欲試擁有新技能的小魔法師,探索著自己言語、想法、行為的可能信,而「說不要」,就是第一個表達自己想法的句子!
對於某些西方國家而言,這一句「我不要」!是批判性思考的開始,因為孩子開始反駁他人的意見、並且開始有自己的想法了!所以當孩子懂得開始說不要的時候,反而是值得歡慶的時刻!!
當然還是魔法師學徒的小孩,並不是每一個都是哈利波特裡面的天才妙麗,是很有可能把他們的初級魔咒用錯地方:
來去睡覺了,「不要!」,來穿鞋子,「不要!」….
大人就算皺了多少次的眉頭,可能都不懂這到底有什麼好「不要」的,就會直覺的聯想,認為自己的孩子怎麼那麼難搞!
更令人擔心的事是,有些父母並不了解這只是孩子的過渡期,反而否認孩子的表達,忽略孩子的意見! 孩子一聲聲的「我不要!」,背後都代表了「有所需求的意義」,希望自己被聽到、希望自己意見被尊重、告訴大人我已經是獨立思考的人了!
當然我也不能就因為孩子說了「我不要」,就對他的意見、想法百依百順,那我們到底要怎麼做呢?
下面幾的做法,給大家參考看看喔!
*怎麼做:
1.「爸媽停看聽」:
在小孩說出「我不要」的時刻,一定是我們做大人的對於孩子有所要求、希望他去做什麼,所以當我們的要求被孩子拒絕了,我們該怎麼辦?
「停」:先把自己直覺性的反應停下來!
沒有人規定當我們父母接收到孩子訊息的時候,一定要馬上瞬間反應,而且與孩子對話的時候,並沒有人在旁邊倒數計時我們的反應時間、等著搶答!
所以我們可以慢慢反應,先給予孩子肯定「喔!恩!我聽到了!」的回應,告訴孩子「我聽到你說的意見了」!
「看」:觀看自己的感受!
在接收到孩子的意見後,請看看自己的感覺,是生氣??是覺得被冒犯到?覺得自己的權威被挑戰了?還是覺得沒什麼感覺、不在乎、或是算了(不要拉倒)的感受?
如果你是哪種覺得有負面的情緒即將浮現的話,最好先做些其他事情來舒緩一下自己的情緒!
深呼吸、拍拍手、去洗把臉、跳幾下、唱首歌…
有時候,讓孩子看到做父母的有時候也會有情緒、也會因為某些話而感到不舒服,是沒有關係的!
重點是要讓孩子看到你怎麼樣處理這樣的情緒,怎麼樣消化這樣的情緒然後恢復正常!
情緒管理在人的一生是非常重要的學習項目,問題是學校教育裡面很少提到,所以大部份的孩子都是從父母、老師的「行為」上來學情緒控制,這時候父母的身教是很重要的!
「聽」:聽見孩子話語背後的意義!
我們有時候做父母的常常會忘記,自己面對的是尚未成熟發展的孩子,雖然他可能會聽懂你的話了、可以跟你對話,可能其實在很多想法、問題解決方法的選擇上,孩子的能力還是不足!
即使在7、8歲更大一點的孩子身上都有可能發生在自己的緊張、情緒之下,無法表達自己的想法了,更何況是小一點的孩子?
孩子因為正在成長,所以在有些情況下沒有辦法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要求,或是不夠瞭解自己的情緒,導致會有像是大哭、生氣等等的強烈表達方式!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我們大人能夠用同理心,跳脫自己的直覺反應情緒,利用觀察來聽出孩子「我不要!」背後的含義,並且試著用同理心去理解孩子的需求!
了解孩子是「為了反對而反對」? 是因為「卡通正演到精彩的地方」? 是因為「覺得外面不冷不需要穿外套」? 還是因為「我已經長大了,不需要牽媽咪的手了」?
(小魚齊三歲,海馬還沒有大鬍子的時候….)
我們下一篇再來提,當爸媽瞭解孩子的需求,也停下自己直覺性的反應之後,應該怎麼處理這樣與孩子之間有衝突、意見不合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