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聽到不少剛從設計相關科系畢業的年輕朋友在工作上似乎總是抱怨錢少,上班打卡下班責任,明明在校就是一個出色的設計者,還曾得過各項設計大獎,為什麼進到業界卻要做些不喜歡的設計,不喜歡的雜事?回頭想想身邊設計相關科系的朋友,進到了職場歷練了小段時間,似乎都總覺得有志難伸,薪水少,工時又長,算算相關學經歷的朋友,碰到了先蹲後跳的狀況時紛紛選擇放棄的比例還真是高到不行。
薪水少這件事情我們必須先把工作狀況攤出來看,不管是廣告公司設計助理,服裝公司設計助理,製作公司製作助理,或是攝影產業的攝影助理,這些工作的職稱聽起來真的僅有好聽而已,工作內容來看其實就是打雜加上做些小事熟悉真實的職場,我們要在產業中學習工作流程,學習各式各樣眉眉角角,學習如何呈現出更好的作品,同時又能符合商業價值,進入產業的第一步絕對不是開始畫圖,開始拍照,開始設計,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能在團體工作之下,維持良好的設計互動,如何能在各方考量之下,創造出具有商業價值的作品。
所以設計藝術產業中的XX助理其實就等於學徒,與水電工,木工或是其他產業的學徒並沒有不同,當然薪水也不會有你期望的那麼高,不管在學校的時候,拿了多少獎,成績有多好,學經歷好只是有可能會縮短你與真實職場接軌的時間,但也非絕對,進到了業界就是完全不同的世界,我們是去學習,而且人家還是花錢請我們學,對於真的想從事相關藝術設計產業的人,這是一個很好磨練的機會,學著在這段時間內努力儲備自己以後向上跳的能量 ,薪水確實不高,但卻可以成為以後穩固基礎的立基石。
另外,有志難伸?
一直以來台灣學生在國際上各項設計大獎,都有不錯的表現,獲獎無數,但為什麼進到了業界就發現無處發揮?很大的原因就是大家最常掛在口中安慰自己“台灣人充滿天馬行空的創意”這句話,空有創意卻沒有執行力。商業與概念不同,在學校提報設計,我們可以天馬行空,我們可以胡思亂想,但當進入業界,你必須要面對的就是商業價值這件事情,設計的再屌,再炫,無法量產,沒有買家願意買單,就是行不通,不管你的設計得過多少知名大獎。得過獎項並不代表你就是一個優秀的設計師,如果沒辦法從這點跳脫出來,永遠都會覺得有志難伸,遇不到伯樂。
不少學校在教設計時最喜歡說的就是要跳脫框架,打破框架,這樣才有創意,聽起來沒錯,確實要打破框架獲取更多的可能性,但在打破框架的背後,卻沒有教導學生其實框架外還有應該要遵守的框架,而那個框架就是業主的要求,商業的考量,甚至是消費者的心理因素,以至於大家都一窩蜂地打破框架,但卻在真實職場上處處碰壁,漸漸喪失了對設計的信心。
攝影也是相同,明明得過法國PX3金牌獎,為什麼我卻無法在這業界成為業績好的攝影師?答案與設計相同,作品須要有商業價值,才會有人買單,只拍自己覺得厲害的作品,或是今天人家要拍服裝型錄,你卻拍成你覺得有感覺的商品形象照,型錄要呈現的是服裝的材質,形象要呈現的是整季的設計理念,連這都分不清楚這就是問題,沒辦法達到業主的要求,就算拿過PX3,So what ?
每個人在求學階段,都有成為知名設計師,攝影大師的夢,但有人曾經發現夢的背後是需要多少辛酸與努力嗎?得獎是一種肯定,肯定你有成為好設計師,好攝影師的潛力,但並不代表你就會成為知名設計師或是攝影師。
設計或是攝影相關藝術產業,本來就是需要長時間的磨練以及長時間的投注心力,電視上,電影上的設計師或是攝影師看起來風光十足,帥氣美麗,讓不少人夢寐以求追逐這些工作,五光十色的工作環境,更是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但光的背後都有陰暗面,這是不變的定律,如果你真的只想要光鮮亮麗的頭銜,對於產業沒有任何的熱忱與動力,我真的奉勸這些朋友及早轉系或是轉行,這個產業是辛苦的,是需要時間醞釀起跳的機會,有可能終其一身都無法獲得成功,與其抱著悲憤的心情痛罵這個行業,不如找個輕鬆自在的行業不是嗎?
圖片來源: hk.lifestyleasia.com; popphoto.com; reemphotograph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