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型藍牙揚聲器中,最難達到的幾個基本音響要求就是在聲音頻率範圍寬廣度與聲音的環繞感。在頻率寬廣度部分,受限於單體的尺寸問題,對於低頻部分很難有好的表現;而環繞體體感部分,雖有許多音場演算法可模擬成立體聲,但基本上左右聲道距離比雙耳距離窄的揚聲器,也只能依靠模擬的方式來進行,而模擬出來的音場寬度絕對不會比左右聲道距離較遠的立體感要來的好。
這回要介紹的小型藍牙揚聲器,是一個非常新的品牌 – Module Audio魔族音響,我想聽過的朋友真的不多,但他們的技術支援,卻是擁有30年設計單體與箱體經驗的台灣公司。其實一開始聽到Module Audio魔族音響這品牌時,並沒有特別的期待,以為這只是家很一般的周邊廠商,但當接上音源播出聲音的那一刻,其實真的讓我非常驚訝,居然是這顆小小的揚聲器所發出來的聲音,而且原本僅是要測試藍牙連接功能,但最後卻把三個樂章的柴可夫斯基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Op. 77)都聽完了。
Minibar的外觀尺吋為282mm×47mm×24mm、重量為360g,發聲頻寬為100Hz~19KHz,單一聲道額定功率為10W(使用電池不插電時為6W),最大聲壓93dB,內建800mAH鋰電池,連續使用大約可支持8~10小時播放。
揚聲器兩側配置電源輸入、電源開關、3.5mm音源輸入孔與3.5mm低音輸出孔,Minibar是可以外接低音喇叭的,而Module Audio魔族音響也有推出對應的低音喇叭,這在後面的文章會介紹。
前方的燈號指示與功能按鍵一目了然,很好操作,還有內建收音孔,當使用藍牙連接時,還可直接使用Minibar來做電話會議揚聲器。
背後的支撐架可讓揚聲器有不同的角度,這是非常為了聆聽者角度在思考的設計,因為大多數的小型藍牙揚聲器都擺設在書桌上,但人耳的高度是比桌子高上許多,所以如果沒有仰角設計,聲音就沒辦法很直接傳到耳朵。而Minibar除了平擺外,還有兩個角度的仰角設計,讓聲音可以直接地傳達到耳朵。
在文章的一開頭有聊到,小型單顆雙聲道的藍牙喇叭,很難做到有立體聲效果,原因是因為左右聲道距離不夠開,讓聲音的空間感降低。而Minibar的左右聲道比雙耳寬度要寬,所以距離在一公尺內,都可以有明顯的立體感。而不容易達到的低頻部分,Minibar使用自行設計的被動式低音共振膜,這組共振膜與我們之前有聊過的Jambox是相同的設計,所以在中低音部分表現非常優異,更強大的是Minibar在左右聲道都各自配置被動式低音共振膜,讓低音的力道更強勁。但中低頻的強大,並不足以讓我驚訝,真正讓我在第一次聆聽時就捨不得關掉的其實是他的高音表現,很意外地在藍牙喇叭都強調中低音時,他連高音都不放過。他在鋁製音盆上的橡膠薄膜,開了五個如花瓣一樣的孔位,直接讓鋁材質露出,這除了可以加強單體的散熱外,對於聲音的解析度表現也來的更好。所以在小提琴的泛音、擦弦聲、運弓的角度差異造成的音色改變,都很明顯的可以從這小揚聲器中辨識。雖然要和大型的家庭劇院相比,細緻度還差上一截,但別忘了它是可以隨身攜帶的藍牙喇叭,這樣的表現真的會讓人難以置信。
雖說有了被動式低音共振膜的助威下,Minibar有了厚實的低音,但這樣的低音並沒有低到構成可以舖底的感覺,如果要如家庭劇院般的低頻感受,Module Audio魔族音響同時推出了”脈動之音”系列3吋的Sonic Boom 桌上型低音炮,除了內置一顆3吋低音單體外,還搭配同款被動式喇叭,讓低頻達到50Hz~160Hz,補足小型揚聲器的不足。
Sonic Boom 與Minibar一樣,使用不鏽鋼為外型,雖質樸但卻隱藏了強大威力。在與Minibar連結上,只要由Minibar的Output端接上Sonic Boom的input端即可。
這3吋的Sonic Boom特別的是還具有分頻點控制與相位調整。分頻點的作用是在分配那些頻率以下,就是由Sonic Boom來負責,這可以根據不同的曲風來調整。而以我使用的習慣來說,會由左(40HZ)處項由轉3/4圈,大約在130~160Hz間,除了弭補Minibar不足的空間外,還可讓Minibar原本表現不夠寬廣的低頻更開闊。而相位調整部分,只有0或是180度的調整,你可以切換到讓你感到聲音較強烈的角度即可。
其實在評測這對組合時,心情一直非常的開心,除了聽到這組合讓我在工作桌上就可以感受到很細緻的高音、有力道的中音與寬廣的低音外,最重要的是其實這價格與同等級產品項較下並不貴。更高興的是,這是台灣的品牌,很難得可以在台灣自有品牌上聽到這麼棒的聲音,真的是很令人感動的事。如果大家想更進一步了解Module Audio魔族音響,也可以到它們的官網看看,或許你會得到更多相關的訊息。
本文由Module Audio魔族音響委託評測撰文
想要知道更多更快的科技訊息嗎?還不快加入Kisplay科技快報!
其他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