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馬英九拍板下令,由陸委會商請國台辦遞交意向書後,「亞投行」議題立刻發燒,在野黨抨擊這是黑箱作業、矮化國格,但多數人民卻還沒搞懂亞投行是甚麼玩意兒,於是催生了這篇文章。
關於「亞投行」,必須從中國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帶一路」計畫開始說起。
什麼是「一帶一路」?這要追溯至2013年9月7日,中國習近平主席與哈薩克首次提出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一個月後,習近平又在印尼首次提出「二十一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而「一帶一路」就是兩者的合稱。
為何會提出這個議題?這得從中國近年面臨的經濟問題說起。
金融海嘯之前,中國靠著對歐洲、美國的貿易順差,累積了龐大的外匯存底,並帶動國內產業加速投資,成為經濟高速成長的引擎,享有「金磚四國」的美譽。
然而,在金融海嘯之後,歐洲、美國的需求急凍,透過出口、投資帶動經濟成長的方式已無以為繼,反而造成產能過剩的問題,龐大的外匯存底亦導致國內資金氾濫。雖然中國政府試圖引導人民幣緩升,希望能提振國內消費來消化產能,但至今尚未見到成效。另一方面,美國試圖繞開中國,建立TPP(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議)及TTIP(跨大西洋貿易夥伴談判),重新制定國際貿易規則,削弱中國的國際影響力。
於是,中國把腦筋轉到了絲綢之路沿線國家,這個地區總人口46億,經濟規模21兆美元,分別佔全球63%、29%。而且,絲路沿線幾乎都是開發中國家,基礎設施尚未完善,還面臨資金不足的困境,剛好可以解決中國產能過剩、資金氾濫的問題,雙方可說是魚幫水、水幫魚。
在「一帶一路」計畫實施後,絲路沿線國家可以獲得更完善的基礎設施,幫助經濟加速成長,而中國也可以藉由龐大的基礎建設需求,消化國內過度投資的閒置產能,並提高中國在當地的政經影響力。
但既然要談建設,最關鍵的問題就是 ── 錢從哪裡來?於是中國習近平主席在2014年11月8日宣布出資400億美元成立絲路基金,並籌備成立資本額1,000億美元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即「亞投行」)。
文章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