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檢恐致癌?莫把無知當良知

在台灣,被人家說「很有良心」的時候可別高興太早,因為一提到「良心」,我們腦海中立刻浮現的是食物還沒到期就腐敗的畫面,在這個「良心」熱潮當中,那些不讀書又愛賣弄學經歷光環的假貨如雨後春筍般的佔據新聞版面,最近某位腎臟科醫師又捧著「良心」出來「揭穿」醫院健檢的放射性影像檢查不僅無效反而增加癌症風險的「黑心事實」,網路上一片叫好之餘,據說還有某名校醫學系系友會力挺,我看了哭笑不得,難怪連後藤新平也感嘆台灣民眾「易騙難教」,連被視為全台灣最聰明的一群人也不例外。

 

是的,「無知,是與生俱來偉大的力量」。

(為保護當事人顏面,所以我把名字塗黑了。)

        我們先來談談放射線是怎麼致癌的好了。當人體被放射線曝照以後,放射線進入人體會發生一連串我無法用50個字以內解釋清楚的效應破壞DNA,這時候有兩種可能性,一個是修復,一個是突變。細胞突變之後絕大部份會死亡,其餘的才會產生一些病態的生物效應 (參考1),這些生物效應中的其中一個就是致癌。在輻射生物學中的一個基本想法是:「我們沒有理由相信任何一個放射線通過生物體時完全不會破壞任何一條DNA」(參考2),因此輻射生物學家建立了一個非常有名的假說,叫做「線性無閾模型(Linear Non-Threshold model,簡稱LNT)」(參考3),這個模型基本上是以廣島、長崎原爆倖存者的資料作為基礎建立的,我們在統計資料中發現,當輻射劑量曝露超過125毫西弗以上之後,會看到癌症機率有類似線性增加的趨勢,每100毫西弗約增加 0.55%的機率 (參考4);然而在累積劑量低於100毫西弗的群體中,至今仍無法證實癌症機率與劑量之間的確切相關性,事實上,一般人的終身癌症機率大約是25%,也就是四個人當中就有一個人至少會得一次癌症(不管之後是否治癒),因此低於1%的風險增加是沒有臨床意義的。近幾年,學界對於低劑量輻射的生物效應不再那麼保守,多是主張「應忽略其效應」 (參考5)。

「理論是一回事,實務是另一回事。」

(線性無閾模型僅在輻射劑量大於125毫西弗時才有足夠證據顯示與癌症機率相關)

很多外行人經常犯的錯誤,就是直接把「評估」當作事實,也就是直接拿任意的劑量乘上0.55%/100毫西弗,然後告訴大家現在又多少人因為邪惡的輻射而死,這在我們本科生的眼中看起來是荒謬至極的,就如同剛剛所說的,累積劑量低於100毫西弗的狀況下沒有臨床意義,不管你算出的是0.001%、0.01%還是0.1%都是沒意義的,因為統計上看不到顯著性,這意味著我們無法在科學上分辨出輻射對身體傷害的效果在哪裡,所以每次只要聽到哪篇報導提到「證實某某事件輻射導致誰誰誰癌症」,我第一件事情就去檢查劑量:沒寫劑量的,直接當垃圾;劑量低於100毫西弗的,直接當垃圾;劑量高於125毫西弗的,我們可以來仔細瞧瞧他的資料了。一般來說,除了少數長時間的透視攝影外,我們能在醫院接受到的單次放射線檢查的輻射劑量多半不會超過100毫西弗,更別說典型的健檢用的低劑量胸腔電腦斷層的劑量平均才2毫西弗 (參考6)。

(美國普查低劑量胸腔電腦斷層檢查的劑量不分性別地遠低於100毫西弗,見參考資料6)

回頭看我們一開始的問題:「健檢的放射性檢查到底是幫忙早期診斷還是增加癌症風險?」從台灣癌症登記中心的資料顯示,2011年台灣地區的男性是每十萬人有8.77人罹患肺癌(以年齡標準化發生率統計),女性則是5.67人 (參考7),這些都是已經發生的「事實」,這是完全不能跟使用數學模型所做的癌症機率「評估」相提並論的,而我們都知道,癌症的早期診斷對於後續的治療與預後有非常大的幫助,你現在用一個僅在輻射防護領域裡作為評估用的數學模型恐嚇民眾不要做健檢,這算是哪門子的「良心」?你要嘛就是提出某黑心醫院的健檢不當使用超過125毫西弗的劑量做檢查,再不然就是找到2毫西弗的致癌科學證據再來跟我談,都沒有的話真的洗洗睡好了好嗎?
現代知識份子的崩壞,來自於自我虛構的正義感,把無知當良知,一天到晚講一些自己不懂的東西,又愛頂著專家的光環講非專業的事情,這樣一而再、再而三地造謠又崩潰、造謠又崩潰、造謠又崩潰真的是很累人知道嗎?我說真的,多讀點書對自己是好的,沒讀書就閉嘴不要亂開記者會炒人氣,我們也是要上班吃飯睡覺的。

 

<參考資料>
1. Bushberg et al., The Essential Physics of Medical Imaging 3/e. p754-756
2. Hall et al., Radiobiology for the Radiologist 6/e, Chapter. 10.
3. Wikipedia contributors. “Linear no-threshold model.”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4. ICRP, Ann. ICRP 37 (2-4), 2007
5. AAPM Position Statement on Radiation Risks from Medical Imaging Procedures
6. Larke et al.,  AJR Am J Roentgenol. 2011 Nov;197(5):1165-9
7. 台灣癌症登錄中心, 長期趨勢
<衍伸閱讀>
身為誠實納稅人,難道沒有恐輻的權利嗎?
我做完X光檢查發現自己已經懷孕了怎麼辦?

註: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

公共議題

七年級生醫學科學家,非常的好色,從來沒有用吉他技能追到女生過,喜歡格鬥遊戲。2014年創作《台灣鯛民》針貶時事,被譽為「營造保守主義霸權的反動派代表」。

■作者:周 魚民
■主題:生活
■FB粉絲團:http://fb.com/citizentai
■連絡方式:citizentai@gmail.com

More in 公共議題

台灣第一座 彰濱風儲系統 發揮風力發電最大效益

點子生活2024/01/17

3M台灣推廣STEM教育再進化 生活科學小玩家加上酷魔術!

Candice2022/11/01

十分好公益聯盟啟動 公關專業回饋社會公益

Kisplay2022/07/05

小夢想大志氣 2021 追夢計畫 得主出爐 安麗支持下一位夢想家

Kisplay2021/12/09

騎到飽嚴抓商業行為 外送用Gogoro 騎越多賠越多?

高伯任2020/04/21

石門老梅綠石槽季節來了 怎麼拍照更安全迷人

Kisplay2020/03/18
-->
一起用好點子過好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