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包括我自己)第一次到日本玩的時候感到萬分的震撼,乾淨的街道、彬彬有禮的店員、富有質感巧思的事物,對於我們這群從荒野中誤闖森林的小動物,彷彿進入了人間仙境般的國度,只能用「舒服」兩個字來形容這一切。去一趟日本旅遊回到台灣,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就會覺得:「為什麼日本這樣,但是台灣卻是這樣?」
(首圖為名古屋城大天守閣)
記得我第一次去名古屋,路經名古屋看到森林幅員廣闊的公園,萬分感概,覺得為何名城公園長這樣,大安森林公園長那樣,接著就開始痛批政府無能之類的,滿足一下我的真知灼見,這種想法一直到我來日本念書以前都沒有改變過。
但是日本真的那麼美好嗎?聽過很多旅日的人表示:「日本只適合旅遊,最多適合留學。要是想在這邊長住、工作的話,有很多OOXX是你們不在這裡的人無法理解的。」事實上我身邊滿懷日本愛的人讀了兩三年的書之後反逆決定「絕對要回台灣不可」的人比比皆是,其實這跟旅人所看到的日本不僅僅並不矛盾,反而有密不可分因果的關係。
作為一個旅客到日本玩,看到日本的美好,除了金錢以外是不需要付出任何代價的,因為你是來玩的,你來買「爽」的,你不需要在意爽的提供者是花多少的努力生產爽來給你享用,你只要記得爽完付錢就好了,這錢花得爽,賺的爽,大家都爽。但是當我們期待自己的社會環境也能像日本一樣的「美好」,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你不僅僅是爽的享用者,多數時候你也得擔任爽的提供者,擔任提供者就不是付錢了事而已了,你必須要在很多細節付出汗水、在麻煩產生的時候出面解決、在責任出現的時候一肩扛起,這些事情在日本的社會已經內化成常識,深深的刻印在每個人的骨子裡了。所以,一間拉麵店的老闆可能花兩三年找尋適合的食材、費一整天功夫熬製高湯、甩麵甩到關節變形還是堅持用手工製作,只為了端上那碗麵時客人感到滿足,這種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拼勁,已經是日本社會的基本文化,換言之,如果你做不到如此,你根本無法在這裡生存。那些乾淨的街道、彬彬有禮的店員、富有質感巧思的事物,就是在這種鬥獸場、煉蠱塔產生出來的。
(每一碗拉麵都是店家用生命煮出來的)
反觀我們自己是個怎樣的社會?我們是一個買菜送蔥、得過且過、以人情味為基礎建構的社會,我們引以自豪的東西叫做「那天我騎機車紅燈右轉被抓,警察看我是窮學生就放我一馬超感恩」,我們的文化背景根本就無法建構出日本的社會環境,或者說,我們本來就是不同的社會,哪來造就相同環境的可能性?有些人可能會反駁說:「日本也是以儒家文化為基礎,我們也是,豈有日本能我們不能的道理?」關鍵就在於,日本人當真了,我們可沒有當真。
我常說,「你不可能用東方教育教出西方風格的小孩」,同理,你不可能仰賴台灣人的本性創造出日本的環境。只要你凡事依賴人情味,你認為情優於理優於法,你就會在關鍵時刻做出「以情為先」的判斷與作為,我們最痛恨的那些狗屁倒灶的社會亂象,比比皆是是揮著人情味的大旗搞出來的。你不喜歡一切都得照規矩來,你不喜歡寫信的時候要先道歉的潛規則,你不喜歡面對顧客打不還手罵不還口,你不喜歡一年四季都穿西裝打領帶,你不喜歡不化妝出門被旁邊人指指點點,你不喜歡當日本人,那你為什麼想讓台灣變成日本?你怎麼會妄想大家只願意付出台灣成本的前提下能得到日本的成果?
平時看到別人的優點時,不論是優秀的運動員、音樂家、電影還是藝人,我們該去思考的應該是成就那份優點所需要付出的代價,也要理解「如果沒有以那份努力作為前提,就不可能達成那般成就」的鐵則,因為天底下沒有任何成功是不需要努力的。而社會的進步更是來自於人們共同的努力才能達成的。除非你認為這個社會是別人的跟你無關,你只是個過客不需要負擔責任,否則沒有「別人負責努力,我們負責按讚」的道理。
當然,你也可以選擇維持現狀不做任何改變,記得去日本玩的時候多帶點日幣就行了。
(京都鴨川河畔夜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