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斑馬線時,當號誌亮起,小綠人就開始隨著秒數的倒數越走越快,直到紅燈才停止。Google 告訴大家今天是小綠人的 17 歲生日,相信大家也習慣看會動的行人交通號誌了!
行人交通號誌一開始是由東德的交通心理學家卡爾.佩格勞在 1961 年時於東柏林推出的交通號誌。這個交通號誌的小紅人代表禁止通行;小綠人則是代表通行。這款標誌一直使用在行人交通當中,但是在 2000 年以前,各地的交通標誌都是固定的姿勢,並不會動!
台灣是在 1998 年時才將原本的小綠人交通號誌加裝計時功能,當年底開始測試安裝動態式的行人穿越道路指示燈!這個會動的小綠人交通號誌符合中華民國交通部頒布的規則標準,主要用來提高行人注意交通號誌的接受度,最主要的變化是在維持世界通用的「紅燈停,綠燈行」的標示下,加入了通知即將轉換紅燈的讀秒倒數計時以及人形走動的動態畫面。
但是大家知道嗎?這個走動的動態畫面,是由七個不同的人形圖案所組成的!利用人眼視覺暫留的特性,產生人形走動或快跑的動畫顯示!
小綠人的走動速度有慢、快兩段式,或著慢、快、超快三段,當號誌燈亮起綠燈時,開始人形會以慢速走動,當倒數計時到設定的秒數時就會開始加快,剩下十秒時便會開始跑步並閃爍畫面。
一開始這樣的動態行人交通號誌只有在台北的國父紀念館、大安森林公園以及松智路上試裝三款設計類似、款式不一的產品,最後由松智路的小綠人裝置獲得台北市政府的採用,以該號誌作為規範,直到現在大部分的行人交通號誌都已經進化為動態式的了。
相信現在大家都已經習慣小綠人的動態視覺效果,也會跟著小綠人的腳步加快,避免遇到紅燈還在斑馬線上的困擾吧!很慶幸有這樣的設計,對行人更友善,更幫助交通維持秩序!希望未來也能有聲音的提示,可以幫助盲人朋友們更精確的過馬路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