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到江戶城取材的關係,所以就很不順路的「順路」掃蕩一下東京的拉麵名店,這次的主要聚焦在「醬油拉麵」,而其中的佼佼者莫過於獲得米其林一星推薦的「Japanese Soba Noodles 蔦(ジャパニーズソバヌードル ツタ)」。
這間店是2015年及2016年的米其林東京指南裡的一星推薦店家。所謂的「米其林一星(Very Good Cooking)」意思是:「值得停車一嘗的好餐廳」。不過這間餐廳附近不僅僅沒辦法停車,事實上,它熱門的程度超乎我能理解的範圍了!他們曾經因為人氣過度火爆導致周邊居民嚴重困擾,因而暫停營業好一陣子。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店主大西裕貴先生決定採用整理券(號碼牌)來管理客流重新開張。
在出發前先偷瞄了Tabelog(食べログ)獲知一個非常殘忍的情報:「雖然這間店十一點才開門,但是如果你沒有六點就去排隊大概就吃不到了」,某位網友表示,他當時造訪該店的時候是六點五分,當時已經有四十多位顧客排隊準備領整理券了。天啊,六點五分,平常六點五分我才剛進行第三次晨間翻身啊!為了可以順利在六點以前到店排隊,這次的住宿選在新大塚附近,不外乎就是為了可以領完整理券就回去補眠。
一清早,五點多,天色未全開,氣溫還有點涼,就慢慢從住宿處走到蔦,今天其實人不算多,抵達目的地時大約六點三分,在我們前面的排隊只有大約十幾位,但是沒多久,原本「I」字型的隊就已經變成「U」字型了,然後又從U字型變成「ㄕ」字型(因為排到外面去了),真的非常非常非常的熱門。六點半一到,店員就出來發放整理券,號碼牌一共有六種顏色,代表著從11:00到16:00間每隔一個小時一梯次的六個不同時段,拿整理券的時候要先繳一千元押金,等正式來店的時候才會退還。
因為下午要去江戶城取材,所以確保能得到白色整理券(第一批)是首要目標,總算皇天不負苦心人,拿到白色了,後來回家睡覺又出門的部分就不講了,直接進入正題。
(我們抵達後三分鐘整個隊伍已經排成「ㄕ」字形了 )
(不同顏色整理券代表不同梯次,早起的戰利品:白色)
這家店是以醬油與鹽味拉麵這種清淡口感湯底為主的店,並不是一般台灣人心目中的白濁豚骨風格,我個人是豚骨腦殘粉,平常是不太進這種店的,要不是米其林一星肯定,正常來說我是不會為了醬油而五點起床出門排隊的。不過,味道十分令人驚艷。
我們一共點了一碗味玉海苔醬油拉麵外加筍乾(1100隻羊)、一碗燒豚味玉沾麵(1300隻羊)以及肉飯(也就是叉燒丼,250隻羊)。
醬油拉麵的湯底,採用了青森縣產的軍雞(名叫),配合了魚介(沙丁魚、鯖魚、煮干、蛤蠣),加入義大利產的黑松露油與黑松露醬,整體而言,魚介與軍雞的調配比例非常調和,沒有奇怪的酸味,也許是松露的味道非常強烈,醬油的味道並不太明顯,和過去所吃過的醬油拉麵風味非常不同。
沾麵的湯,雖然依舊是醬油湯底,但是因為加入了義大利牛肝菌油和粉末以及堅果,使得湯底的濃稠度更適合用在沾麵上,因為過去吃過的沾麵湯底多半是魚介為主,這種類型的風味是本人前所未有的體驗。
拉麵是採用自家製麵,利用國產的四種小麥,配合石臼磨製的全麥粉,再加入全蛋以及天然內蒙古的鹼水製作而成。
偷平鼓(就是配料,英文寫作Topping)中的燒豚(也就是叉燒),是使用鹽岩和胡椒醃豬肩肉一晚入味,再加入香料炙烤,最後加入特製醬油進行醃製而成,味道,是還不錯啦,不過我個人還是比較熱愛軟爛風格的。味玉(也就是半熟蛋)醃漬時除了平常就會用的醬油和魚介以外,還加入了紅酒醬,所以風味也十分特別。然後筍乾因為懶得寫了所以先空著。
至於肉飯(也就是叉燒丼),我要先講為何我對叉燒丼那麼執著。因為在京大旁邊有一家拉麵店叫做「樂樂樂」,那間店是濃厚豚骨風味的,他們的名物叉燒丼非常的好吃,自從吃過樂樂樂的叉燒丼之後,只要有叉燒丼的店我都會吃看看,希望終有一天能遇到旗鼓相當甚至超越樂樂樂的叉燒丼。蔦的肉飯的叉燒並不是把熟豚切一切就丟在飯上的,它加入了紅酒醬,使得這豬肉有非常獨特的香味,此外,他的飯上面放上了飯友(ふりかけ),整體來說是十分優秀的叉燒丼。
(上:沾麵,左下:醬油拉麵,右下:肉飯)
總結而言,我覺得蔦作為米其林一星推薦真的是名不虛傳,但是因為我不是醬油腦殘粉,而且要獲得入店機會真的太艱苦了,所以我對鳥的綜合評價是:「這一生大概最多再來排隊一次」,以上,報告完畢。
(本回浪人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