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這個時候,在一次與朋友的交談中,意外發現自己可能是「注意力不集中過動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患者,同時發現周圍有很多朋友有類似的情況,其中也有些人被確診。不論如何,這個意外的發現似乎解釋了自己這三十餘年來許多的行為表現。今年三月趁著回台灣辦新書發表會的時候就去了一趟身心科,確診了ADHD並且接受藥物治療。
(ADHD的三大特徵:「不專心、衝動、過動」與年齡的關係,修改自《賴奕菁的精神科診所筆記》)
所有認識我的人都知道我小時候的智育成績非常好(是說其他也不差啦),此外,包括美術、音樂、寫作、演講、戲劇、扯鈴、魔術等各式各樣的課外活動都有不錯的表現,「多才多藝」是很多人對我的印象,在小學生涯中低中高三個年級層各獲選一次模範生。長大之後,也因為這樣的「天賦」,在各種社交的場合非常活躍,又因為個性隨和,也交了不少的朋友,然而,這所謂的「多才多藝」很可能是來自於ADHD的症狀。
大家看到我「多才多藝」的一面,卻經常忽略我每一件事情「最多」只能做到75分到80分滿的另一面。因為ADHD的關係,當我遇到久久不能突破的困難時,我就會對這件事情失去興趣,於是我無法持續磨練任何一件事到底,事實上,我的每一項「才華」都僅僅是比周圍的人表現好,卻無法成為真正的頂尖。
在我剛開始懷疑自己是ADHD的時候,我跟一位在精神科服務的好友提起這件事,他第一個反應是:「可是你念到博士了耶!」我就說:「過動症不能念博士嗎?」一般在概念上,ADHD患者由於注意力不集中、念書不專心,通常在學業表現上會比較差,大部分的人會成為問題兒童(或問題青少年、問題青年),「一個無法專心念書的人,怎麼念博士?」沒錯,事實上,我來日本之後有很長一段時間因為ADHD的關係在研究上遇到了巨大的阻力,巨大到曾經一個人中午騎腳踏車到鴨川旁痛哭,也因此,當我確定自己是ADHD患者時,我就必須以科學的方式面對它、解決它。
ADHD的朋友有一些共通的特徵,我們的房間永遠是亂的,我們的計畫表永遠無法實施,我們經常因為注意力渙散陷入逃避與懊悔的迴圈,通常周圍的人會說:「你就用心一點就可以了呀!」「你說的這些都是藉口,就是懶而已。」「只要你靜下心去做就一定可以做完」之類無濟於事的話,真相是,我們早已試圖用心、專心、靜下心千百萬次,但從未成功過。事實上,既然被稱做是「疾病」,也就只有「治療」才是唯一的解答。
我是一個直到三十多歲才發現自己是ADHD的人,但是在這個社會中有很多孩子是在學齡時就被發現,因為他們在小時候坐不住的情況遠超過我,他們衝動的行為比我更加明顯,他們不專心的程度已經造成嚴重學習障礙,所以他們有機會更早一步接受治療。他們唯一需要的,是專業健全的身心評估與治療,因為唯有治療,才能讓他們有心力去做他們想做的事,不因ADHD的干擾而事事半途而廢。
我很幸運,雖然過去沒有機會及早診療,所幸我的父母(在不知情的情況下)一路上花了很多的精神給予我各方的包容、支持與鼓勵,所以即便一路跌跌撞撞,也莫名其妙的走到今天,但是這並不表示ADHD是不存在的。
ADHD是我的天賦,也是我的包袱,它給了我機會參與這世界上最美好的那些事情,但是也經常在關鍵時刻阻礙我抵達終點,回頭看看自己三十多年來的一切,談不上驕傲、也不能說懊悔,長那麼大了才開始接受治療雖然看起來有點笨,但是,我也只是想要和其他人一樣,專心把每一件事情做好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