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是華人地區三大節慶之一,除了要吃為了紀念屈原的粽子及在河面上滑龍舟之外,也要在家門口掛上菖蒲、身上掛上香囊來驅兇避邪。而端午節不少習俗都有禳毒驅疫的意義,傳統上認為時值仲夏、疫厲流行的五月是「惡月」,人們在五月為了驅兇避邪、預防疫病,自上古即有不少的措施,比方說大家最常見的在門口放上菖蒲,透過放在門口的菖蒲及掛在身上的香囊,來驅兇避邪,讓俗稱「惡月」的五月能平安順遂。
端午節一定要做的幾件事中,吃粽子、滑龍舟肯定排在最前面,這兩件事都源自於春秋時代,秦國的國軍想要以通婚為名來陷害楚國的大王,當時的愛國詩人屈原極力反對,但楚王並沒有聽信屈原的諫言,反而聽信其他大臣的進言,於是屈原被楚王流放邊境,後來楚王果真被秦王在秦國殺害,屈原聽到這個消息相當難過,便抱石跳入汨羅江自盡,而當地的百姓被屈原的愛國情操感動,於是使用竹葉包著糯米的飯糰投入江中給魚吃,希望將中的生物不要吃屈原的屍體,後來世人便在每年的五月五日,也就是屈原自盡的那一天,有了包粽子的習慣,因此有了端午節的習慣。相傳當時有人很想找尋屈原的屍體,便滑著船在汨羅江上找尋,後來也因此演變成龍舟的習俗。
除了吃粽子、滑龍舟這兩件必做的事之外,端午節在部分華人的思維裡,有「惡月」的稱號,為了在「惡月」中達到驅兇避邪、禳毒驅疫的效果,人們會在家門口掛上菖蒲、以及在身上配戴香囊,而這個習俗也流傳至今,因此端午節時家家戶戶都會在家門口掛上菖蒲,同時也會讓小朋友製作香囊,並佩戴在身上,可以保護家園、孩童免於毒害、瘟疫。
除了上面幾個端午節會做的事情之外,立蛋也是大家在端午節常做的事情,中國大陸南方部份地區及台灣在端午有立蛋或錢幣的習俗,每到端午節當天正午,民眾會爭相把蛋或錢幣直立於地板,據說端午節陽氣最重,可使雞蛋直立,只要能立者,代表吸取了天地的陽氣,會得到一年的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