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所熟知的原子筆,發明至今已經快要一世紀了,在 1931 年時,匈牙利一位記者 Ladislao José Biro 與他身為化學家的弟弟,一同開發了利用小鋼珠為書寫筆尖的筆,比起當時的鋼筆要來的容易攜帶與書寫,造成後來的流行語風潮。但這以鋼珠為筆尖的筆,後來為什麼在台灣與香港,都稱他為原子筆呢?
這筆在發明時,在很多地方都是以發明者 Birome 為明來稱呼,但在發明這鋼珠筆時,當時美國利用原子彈贏得二次世界大戰,原子這名詞就變成當時最高科技的代表,當時的商人就將新科技產品冠上原子兩個字當成賣點,所以像是原子褲、原子腰帶、原子收音機、原子筆,這些以原子命名的產品就孕育而生,但因為原子筆這產品沒有更新的創意產品取代,所以就流傳至今,大家也習慣用原子筆來稱呼鋼珠筆。當然這只是口耳相傳的故事,並沒有正確被記錄下來的歷史,就分享給大家參考。
原子筆的原理為什麼可以利用筆尖圓球來書寫呢?最重要的就是利用筆尖鋼珠的轉動,來沾黏筆管內的油墨,讓油墨可透由鋼珠印上紙面。因為油墨需要大氣壓力與重力往筆尖推,所以原子筆在太空中是無法使用的。
其實在 Ladislao José Biro 發明原子筆前,美國發明家 John J. Loud 於 1888年10月30日就已經發表與原子筆相同概念的筆,但因為技術問題,這款筆容易阻塞也容易漏水,不容易商業量產,雖然當時已經申請專利,但因為沒有辦法在商業上實現並生產,所以最終專利也被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