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的發現,來自 1674 年某次路邊的積水,Antoni van Leeuwenhoek 好奇的取了些許積水回家透過自製的顯微鏡所發現的,而這也讓 Antoni van Leeuwenhoek 發現,原來地球上的 ” 生物 ” 不僅有肉眼看得到的人類與動植物,這麼小小的一滴污水中竟然也有自己的一個世界。也因此奠定了微生物以及微生物學的基礎。
雖說微生物這種生物,是在一滴污水中被發現,但其實生活中到處都可以發現微生物、細菌的存在,而環境中的微生物、細菌,除了具有分解者的功效外,對人類來說也有分為好的微生物與壞的微生物。比方說女人陰道中的乳酸菌,就能保護陰道不受到外來微生物、細菌的感染,以及協助疾病患者救治的青黴菌,或是常見的協助清除腸道宿便的益生菌,都是屬於良好的微生物。而壞的微生物,例如美國的沙門氏菌、台灣常見的腸炎弧菌或是大腸桿菌,這類微生物都有可能透過飲食、飲水等媒介進入人體,導致人體產生疾病或是病變等問題。
(圖片引用)
生活中微生物、細菌無處不有,但要防範不好的微生物進入體內,可就要花點心力來養成良好習慣。要防範微生物、細菌從口入,首先,必須避免吃到生食或是避免喝到未沸騰過的飲用水。根據新聞報導指出,大部分的微生物、細菌、病毒,都會在食物、飲水達到沸點時死亡,若要避免自身健康因飲食、飲水而受到威脅,務必要注意食物是否有煮熟,以及飲水是否有完全沸騰,才能安心的食用。此外,勤洗手也是避免不好的微生物進入體內的方法之一,如廁後、飲食前都必須洗手,若擔心自來水中的微生物會從口中進入身體,洗手後可以使用酒精來進行消毒,這樣可有效的殺死手上的微生物、細菌或是病毒,也能降低人體受到微生物、細菌、病毒的威脅。
(圖片引用)
其實微生物、細菌並沒有想像中的可怕,只要把環境清潔做好、避免吃到生食或是喝到沒有煮沸的水,以及勤洗手並做消毒,基本上就能降低不好的微生物從口中進入體內的可能。當然,這些方法並沒辦法百分之百杜絕微生物、細菌,但如果沒有養成這些習慣,那麼不好的微生物進入體內的可能性就會變得很高,要有健康的身體,養成良好的習慣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