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最熱門話題,莫過於台北市政府與 Google 合作,導入 Google Apps for Education(GAFE)服務,並提供 35 萬名學童免費的 Google 帳號,被媒體「鏡傳媒」指責這是洩露 35 萬名學童的個資給 Google,讓網路個資安全問題再次浮上檯面。不過,根據筆者實際操作免費的 Google 帳號申請流程,發現提供的個資項目相當有限,雖然還是要提供網路新聞指的聯繫電話、生日、地址等個資,但實際操作整個註冊流程,提供的個資似乎沒有想像中這麼嚴重。
筆者實際模擬一般用戶註冊 Google 帳號的流程,透過步驟截圖的方式,讓大家可以了解 Google 帳號申請時需要填寫什麼資料。根據筆者親自註冊 Google 帳號發現,該填寫的個資資料僅有姓名、使用者名稱 (Google 帳號)、建立密碼、確認密碼、生日、性別、行動電話、目前的電子郵件地址,以及所在國家,當這些資料填寫完畢後即可點選下一步,就會出現隱私權與條款聲明等告示。
而有爭議的 Google Apps for Education 的註冊流程,也僅提供個人姓名、工作場所使用的電子郵件地址、機構名稱、郵寄地址、縣市鄉鎮、州/省、郵遞區號、機構網站、學生和教職員人數、機構類型、國家/地區、電話等資料。從這邊可以發現,Google Apps for Education 的註冊流程,並非一般人可以註冊的,可能要各級學校、教育局等學術單位才能協助註冊。
當所有 Google 帳號申請資訊填寫完畢後,點選下一步後系統就會跳出隱私權與條款項目,而這些隱私權與條款,主要說明 Google 會主動儲存用戶在 YouTube、Gmail 等各項服務中建立的資訊,比方說曾經在 YouTube 看過的影片、裝置編號、IP 位置、Cookie 資料與位置資訊,並提供 Google 改善這些服務的品質。並不會主動要求用戶輸入身分證號、地址等私人資訊,或是將個人資料轉賣給廣告商等非法業者牟利。
當註冊的帳號確認無人使用,按下隱私與條款的我同意後,系統就會引導用戶輸入手機號碼。該注意的是,這邊輸入手機號碼的用意並非收集資料,而是要讓用戶接收系統寄送的認證信,確認該帳號並非機器人申請或是空頭帳號,電話號碼輸入完畢後可以選擇文字訊息 (簡訊) 或是語音來電的方式接收認證碼。
把文字訊息 (簡訊) 或語音來電收到的認證碼輸入至頁面中,點選繼續後即可註冊完成。
註冊完成後,Google 頁面會呈現以下畫面,除了歡迎用戶使用 Google 之外,還會列出用戶註冊的電子郵件地址,確認無誤後即可按下繼續,頁面就會跳回 Google 首頁畫面。
整個 Google 帳號申請的流程,大致如上,過程中的確需要註冊者提供姓名、使用者名稱 (Google 帳號)、建立密碼、確認密碼、生日、性別、行動電話、目前的電子郵件地址等資料,但這些資料都屬於層級較低的個人資料,並沒有要求用戶提供層級較高的身分證號、身分證正反面影本、戶口名簿、住址甚至是家中成員工作等。而台北市政府沒有做好的部分,也僅有沒有事先告知家長,需要幫學童註冊免費的 Google 帳號,以及沒有事先告知家長註冊時需要用到層級較低的個人資料。而 Google 也在事後發出聲明強調,「保障使用者的隱私和安全一直是我們的首要考量。Google Apps for Education 所提供的服務並不含廣告內容,而且不會蒐集或使用學生的資料作為商業用途。在這個平台中,使用者才是資料的擁有者,而非 Google。」因此,大家不要因為媒體的報導而造成過度恐慌,若真要擔心個資外洩的問題,那麼註冊時必須提供高層級個資的各品牌、銀行或商店的會員資料等,才是大家真正要在意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