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終完成版
終於在9月下旬,填完了九九八十一坑之後,謝天謝地,總算基本搞定了。
而我們也知道,一個產品的研發工作結束,就等於是生產工作的開始,還需要配合生產做自動化測試夾具、優化裝配流程等等;在這個過程中,用戶測試和功能微調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
最最最終版的3D列印PingWord樣板
總結
其實自己也沒想到,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玩具,認真做下來之後還是會碰到這麼多難題。我已經算不清到底改了多少次結構、主板、小板、各種功能和定義。而每一個想法的改變,都有可能導致全部翻盤的改變。
例如只要改功能或換外觀,都必須重新做工業結構;結構變了,電子電路就變了。如果電子部分改變,軟體也要跟著變;連整理英語單字內容的同事,前後都搞了幾個月。而每次在詞庫修改之後,也都需要重新生成英文和中文語音。
坦白講,我在開發PingWord的過程中的確是有點輕敵的。之前研發小西機器人的時候,使用的都是各種高大上的技術和解決方案:硬體使用MTK平台加嵌入式架構,跑Android系統,我們自己從電子電路、硬體架構、底層驅動、應用層、app、伺服器端、甚至對接各種人工智慧功能的API介面,全部都由自己的團隊完成。
當時也認為,只有這樣具備一點挑戰性的技術和產品,才是真的有其價值。
相較於小西機器人使用的系統架構、以及龐大的開發工作量,PingWord也的確簡單很多。我還想著,怎麼說我也是十幾年經驗的老師傅了,這不過是使出三成功力就能搞出來的東西,結果沒料到,該掉的坑一個都跑不掉。
最最最終版的PingWord使用影片。
研發之外的故事
產品形態
在PingWord的研發的過程中,我們團隊內部爭論最多的,還是產品形態的問題。
我是一直堅持新產品要「脫離螢幕」的;但如果沒有了螢幕,整體的互動性和趣味性便可能大打折扣。而且如果使用螢幕,就不需要那麼多個模組了;因為螢幕可以動態顯示字母,可能成本會更低。
但是我始終覺得,兒童產品「可觸摸」很重要。例如玩積木,就是要看得見、摸得著,而不是在iPad螢幕上滑來滑去;如果是那樣,我直接開發一個app就好了。
產品黏性
其次是產品的「黏性」,某位網路先進曾經說過:兒童產品是否成功,主要是看用戶黏性是否撐得夠長。
在這一點上我又猶豫了:真的越長越好嗎?如果以這個指標來看產品,遊戲應該是最成功的;黏性十足、甚至還需要做「防沈迷系統」。
這就矛盾了。既想要用戶長時間使用,又要用戶節制、不要沈迷其中?我想,這個角度我無法掌握;在這一點上,我寧願自己做的是玩具,而不是遊戲。
誰來教育?
第三點爭論是,我們的產品是有教育性的;那麼以教育產品而言,是老師教、家長教、還是小朋友自學?
這個定位也關係到了產品的功能與開發。很顯然的,在幼教階段「自學」是不可能的;而如果是老師教,那是「to B」的商業市場。所以我們定位還是家庭內的教育、提倡父母一起參與,每天用二三十分鐘時間拿著書本或字母卡片,和孩子一起互動玩耍;在尋找字母玩樂的過程中,把英語單字和數學學習起來。
至於能學習多少單字,我想結果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一起玩耍的這個過程。當然,透過一套PingWord學習幾十上百個基礎英語單字,我想應該也沒有難度吧?
App的比重
最後一點,則是app在整個產品中的比重。早在幾年之前,硬體如果沒有搭配app,似乎都不能稱之為智慧硬體;但小西這幾個產品的理念一直延續著,就是「去app化」,至少產品脫離app應該可以獨立使用,這一點是清楚的。
但是團隊內部討論更多的,是未來的內容:要繼續單獨以硬體形式推出,還是可以借助app做更多的拓展,這也關係到整個產品線的規劃。
所以我們繼續保守一點;雖然支援藍牙4.0,嵌入式開發的工作也做好了,但短期內不打算開發app。
沒別的理由,只是不想把一個簡單的產品複雜化。
定位是什麼
其實,做PingWord這個產品是有點猶豫的;相較於機器人和繪本精靈應用了很多人工智慧技術,PingWord沒那麼智慧、技術方面也沒有那麼性感。
幾乎所有的人都把PingWord定義成一個智慧型兒童玩具、或是幼教工具,這跟我們之前宣稱「做一家高科技的互聯網公司」好像有點出入。在糾結一陣子之後,我也想明白了。
定位是網路科技公司也好、智慧型玩具公司也好,這就不去爭辯了;最重要的是,我們的產品能否為用戶提供價值,這才是真正的核心。
PingWord名字的由来
由於小西科技並沒有取英文名字,還是繼續沿用「Xiaoxi」的拼音名稱對外宣傳。後來很多朋友告訴我,外國人發不出「Xiaoxi」這個音,所以非常不利於對外推廣。
所以,這一次花了很多時間想名字;我們最早的專利名稱是叫「拼詞系統」;「拼」這個動作和這個字都比較符合產品特性,而恰好「PingWord.com」的域名沒有被註冊,於是英文名字就確定下來,而中文名稱也是音譯過來的。
但上次有個朋友吐槽說:「你們是做教育的公司嗎?產品名稱拼音都打錯了,這樣的產品讓家長怎麼有信心?」
編按:漢語拼音的「拼」字是「pin」,而不是「ping」。
我無語,所以我順便提一下,中文名是「拼我」,英文名是「PingWord」,PingWord並不是拼音。
小西科技自主研發的前三款產品:繪本精靈、小西鏡、小西機器人。
後記
其實寫這篇文章,也是想了很久才動手的,我的同事們也擔憂會不會洩露商業秘密、或是被抄襲,畢竟寫下來的都是研發工作的內容。
但我回頭一想,以前開發小西機器人、小西鏡、繪本精靈的時候,其實碰到的問題差不多,有各種各樣的問題需要解決;然而,消費者對於創造產品的過程是沒有感覺的。
雖然用戶最後購買的也只是產品,但我想把研發過程中的點點滴滴分享出來,讓用戶瞭解產品的研發背景和歷程,這也算是一點參與感吧。
要不然,前面走彎路期間做實驗的樣品,基本上也都是丟掉;如果不寫點東西出來露露臉,也一樣是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中。
關於商業秘密洩露的問題,我想並不會太大。如果是核心資訊,我會選擇避開不寫,例如軟硬體開發方面的工作內容,基本上都沒寫出來。
我的另外一個初衷,還是希望能傳授一些經驗,或許其他技術人員還能從中學點東西,避免再走太多彎路。
至於會不會被抄襲,我想並不是一篇文章所能決定或影響的。雖然PingWord這個項目前後也申請了有十幾個專利,但這只是一種自我保護的形式;當然也希望我們的努力被認可、研發的的成果被尊重。
發明創造一直都很艱難,雖然和最初規劃的時間拖延了許多,但我還是為研發團隊感到驕傲。整個項目投入的研發人數和經費並不太多,但也僅靠我們三個臭皮匠就把產品做出來了,確屬不易。
PingWord這個產品說難不難,說易不易;但我相信,這個產品和創意並不是我第一個想到的。塑膠積木也有60多年歷史了,為什麼這個類型的產品之前沒人做呢?也許能做出這個產品,就是歷史的選擇;它一直被留下來、等著我來完成。
就像創業之初我說過的「沒童年的孩子做玩具,沒讀書的孩子做教育」一樣,冥冥之中,一切自有定數。
小西創業兩年有餘,走過很多的彎路、遊走在生存的邊緣,兜兜轉轉很是不易。但即使再困難,我也總是保持微笑。
如同李宗盛說過的,「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如果一個人、一家企業、或者一個產品有他自己的宿命,那麼所有的艱難與榮耀也都應該是註定的。
有些坑,你看到了,不要繞開,也不應該繞開,應該帶著微笑勇敢的走過去。
但縱然如此,我們也從未忘記創業的初心,那就是堅持創新、堅持做兒童方向的智能產品、堅持寓教於樂的理念。
孔夫子說「三年不改其志」應該是有其道理的。PingWord已經開始量產,等產品上市的時候,還請各位多多支持。感謝關照!
*本文已獲作者授權,未經書面許可禁止轉載。本站文章提供付費授權轉載或出版,有意使用請洽 ask@tuna.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