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6日,台灣太陽能廠新日光、昱晶、昇陽光電共同宣布,將將透過換股方式,合併組成「聯合再生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合併完成後,將擁有矽晶圓產能500MW、電池產能5GW、模組產能800MW,其中,電池產能躍居全球前五大 (詳見【表一】)。
【表一】新日光、昱晶、昇陽光電合併基本資料
本次合併的三家業者,各自擁有獨特利基:
a. 新日光:專精於單晶矽電池,單晶矽PERC轉換效率領先同業。
b. 昱晶:電池產能規模最大,並擁有矽晶圓產能,具戰略意義。
c. 昇陽光電:擅長多晶矽PERC領域。
但三家業者的共同缺點也非常明顯:
a. 廠商長期虧損,缺乏資本。
b. 模組產能嚴重不足,合計產能僅800MW,規模不具競爭力。
c. 因模組產能少,缺乏系統端及電廠營運實績。
合併完成後,國發基金將注資45億元協助營運調整,預期新公司將會運用這筆資金,擴產PERC電池及模組產能。
方向一:PERC電池
PERC技術可提升單晶矽、多晶矽的轉換效率,因此PERC單晶矽電池在市場上享有較好的價格,在太陽能市場產能過剩,報價持續下跌之際,PERC單晶矽電池因利潤空間較佳,成為廠商研發重點。
根據EnergyTrend預估,全球PERC電池產能,將在2020年達到61GW,滲透率也從15%提升至44% (詳見【圖一】)。
【圖一】PERC電池產能及滲透率 (Source: EnergyTrend)
方向二:擴充模組產能
根據EnergyTrend市調,2016年全球太陽能模組產能共72.5GW,排名第十的尚德集團,模組產能都高達2.2GW (詳見【圖二】)。但合併完成後的聯合再生能源公司,模組產能只有800MW,顯然不具競爭力。
【圖二】2016年全球前十大太陽能模組廠產能
由於太陽能產業獲利最穩定的區塊,是最下游的電廠業務,台系太陽能業者以上游矽晶圓、中游電池為主,模組量產能力較弱,難以切入下游電廠,故獲利能力普遍不佳。
未來合併完成,將在三年內擴增模組產能至3GW,應能擠進全球產能排名前十大,提高競爭力。
定錨觀點
三家業者合併後,分別以各自的競爭利基,負責不同的事業群,長期將獲得三大效益:
a. 節省重複投入的研發項目,集中投入高階技術及設備。
b. 提高規模經濟效益,並取得政府注資,擴充模組產能。
c. 透過事業群重整,突顯各自競爭優勢,強化營運效率。
此外,這次合併案是否能推動台灣太陽能產業進入整併潮,強化整體產業的競爭力,也相當令人期待。
「定錨投資隨筆」Facebook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investanchors/
「2018年電子終端產品趨勢」講座
台北場:https://www.accupass.com/event/1710020737578720136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