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n Ingenhousz 在 1773 年發現了植物的綠色部分有了光的照射下,才會使空氣變好,讓後來的科學家們開始後續研究,一直到 1893 年 Charles Reid Barnes 才將這作用命名為 Photosynthesis 光合作用。
那究竟什麼是光合作用?簡單來說,就是植物利用光,將二氧化碳、水變成碳水化合物的過程,這過程從 1773 年由 Jan Ingenhousz 發現後,一直到近 100 年,才有比較完整的作用過程與原理。
光合作用可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稱為光反應,另一部分稱為暗反應。光反應就是我們熟知的利用光線將水轉為氧氣的過程,而暗反應就是將光反應產生的生物能 ATP 與還原劑 NADPH,將二氧化碳轉換成醣類(碳水化合物)的過程。光反應在葉綠餅中進行,暗反應在葉綠體基質中進行,透過這樣的反應,也造就地球最重要的碳氧循環過程,來維繫地球生物的生存與循環。
from wiki
根據維基百科中所記載,在古希臘時期對於植物的生長了解,認為所需的營養都來自土壤,在 1642 年後才發現是由土壤中的水吸收。後來到 18 世紀時才發現空氣與光線對植物的重要性,並發現釋放出的氣體為何。一直到 19 世紀更深入發現這過程是產生植物生長營養的重要程序,並研究出這過程是在葉綠體內完成,過程完成後產生澱粉,到了 20 世紀更發現光反應如何產生 ATP。
其實光合作用的原理與過程相當複雜,大家如果想更深入了解,不妨可參考 泛科學的文章,而了解光合作用對人類其實有非常大的貢獻,光合作用的過程,其實就是幫助植物成長的最大關鍵,在農業上因為了解了這作用,而打造出更適合植物生長的環境來讓農作物產量提高,也可更了解環境保育的重要,也因為了解森林是維持生物生命的重要一環,開始了森林的覆育與維護,讓碳與氧能維持最好平衡。
更多 3C 科技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