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Googleg首頁紀念波蘭畫家 塔瑪拉·德·藍碧嘉(Tamara de Lempicka,1898年5月16日-1980年3月18日),是裝飾藝術(Art Deco)的代表畫家。藍碧嘉在少女時代,便展現對藝術的熱情,不單有耀眼出眾的才華,美豔的外表也受到矚目,活躍於 1920年代巴黎的社交圈與藝文圈。
藍碧嘉出生於富裕家庭,她的家境亦使她向來崇尚奢華富裕的生活,喜歡英俊的男性,不到二十歲就與帥氣律塔德烏什.藍碧基戀愛、結婚,但是在1917年開始,俄國發生「偉大的十月社會主義革命」,也就是十月革命,藍碧嘉夫婦為了避開這場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移居法國巴黎,向法國畫家安德烈.洛特(Andre Lhote)、 納比派繪畫大師德尼牟里斯.(Maurice Denis)學畫,希望以繪畫為生,也在畫廊售出多幅油畫,藍碧嘉因此接觸到獨立沙龍、秋季沙龍畫家,重返奢華生活與上流社會社交圈。
藍碧嘉的創作,是她生活深刻投射,用色絢麗,繪畫筆調圓潤,暗影光暈表現出人物、五官、衣著的立體感,服裝處處表現富裕上流階級,別緻優雅,與上層階級的品味相符合。當年時代背景,也正是「咆哮的二十年代」(Roaring Twenties)在當時社會、藝術、文化,既活力又動盪,加上裝飾風藝術達到頂峰,藍碧嘉迅速在歐美時尚圈與藝文圈成名,她的作品在現代仍受到時尚界、好萊塢明星、攝影師們追捧。
藍碧嘉對自身創作擁有十足自信,不隱藏自己的拜金虛榮,作風可說是大膽前衛,在私人生活與繪畫創作皆如此,其中經典的情慾創作「亞當與夏娃」,是一幅裸體油畫創作,1994年以198萬美金成交。在1943年,藍碧嘉與第二任丈夫遷往紐約,這個年代,紐約畫派(抽象表現主義)崛起,藍碧嘉畫風轉為紐約畫派創作,用色與早期作品相比,艷麗感收斂許多。論藝術,論生活,藍碧嘉都勇於用自己的親身經歷,以及創作去探討,一生活得紙醉金迷而傳奇,藍碧嘉過世後,在她女兒以搭乘直升機,把她的骨灰撒在波波卡特佩特(Mt. Popocatepetl)火山口後,劃下句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