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爭越激烈的產業,企業越是應該考慮 AI 技術。
國際研究繼顧問機構 Gartner 近日發布 「2019 年十大策略科技趨勢預測」報告中提到,自動化物件逐漸進入人們生活中(如自動駕駛、無人機、機器人),人工智慧(AI)在其中擔任「製片」的角色,負責將各「崗位」的自動化物件串聯,這些物件蒐集的數據,交由 AI 處理、分析,Gartner 指出,過去企業需要一位專業資料科學家來分析商業流程管理、流程挖掘(process mining)的工作,以利人資、財務、銷售等部門達到最大效益,而隨著未來人工智慧的發展,AI 在其中扮演數據分析專家,提供企業自動洞察能力,並且數字圖像化,因此人工智慧也會促成公民資料科學(citizen data science)。
這意味著過去由人們想出解決方案的工作,人工智慧也將加入團隊。Gartner 預測 2022 年至少有 40% 的團隊會有人工智慧共同進行應用程式的開發。
上述提到自動化物件數量大增,意味著負責在現實生活蒐集數據的感測器也隨之增長。Gatner 預估,2020 年全球至少有 200 百億個連網感測器、端點,這些端點最終都將透過雲端,交由人工智慧處理數據,來做出對應的反應。另外透過不同層面的數據,來描繪出所謂的「數位分身(DTO)」,掌握足夠數據的企業,可以透過數位分身做出商業決策,且富有靈活、快速、具有彈性的優勢。
預計明年上路的 5G 網路也會擴大物人工智慧的優勢,隨著更低的延遲、更大的頻寬,雲端對端點的體驗同時增加了更多可能,譬如目前退燒的虛擬實境(VR)等沉浸體驗,在 5G 網路興起後,會有更多的應用產生,代表虛擬與現實的界限逐漸融合,Gartner 提到:「屆時定義電腦的將不再是個別裝置,而是我們四周圍繞的空間;事實上,整個環境都是電腦。」
Garnter 認為,越是競爭激烈的產業,企業若是想夾縫而出,應該認真考慮人工智慧技術。而對數字需求越強的企業,擁抱人工智慧的速度越快,譬如電商、金融業。
而在考慮、或是正在使用人工智慧的企業,在 2019 年更要注重數位隱私,未來企業掌握的數據越多,思維也必須轉變。從過去「是否符合法規」被動式作法,應該要轉變為「Do the right things」主動的思考模式。Gartner 警告,數位倫理、隱私對於企業是否受信任的影響程度大,最明顯的例子如矽谷兩大巨頭臉書、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