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 Maker Hatch Day 的活動持續舉辦,大編在活動現場聽到了許多團隊的心得分享,關於產品開發與銷售,技術知識與應用,而且不只與個人使用連結,同時還關心社會議題,希望可以透過設計、科技與 Maker(自造)的能量讓生活變得更有趣和美好。
今天要帶大家認識的團隊,可說是系列專訪以來,最符合 Maker 特色的團隊之一,因為他們所創造出的設計好物可以大幅降低自造門檻,讓原本應該是與工業、量產放在一起討論的技術,能夠走進小型設計團隊、個人工作室中,甚至是沒有設計背景的一般使用者也能夠輕鬆使用。就讓我們跟著 Cubiio 團隊的產品開發兼公關經理 Bruce,帶我們一起了解在海內外掀起一陣熱潮的「Cubiio 掌上型雷射雕刻機」魅力吧~
5,300 萬的驚人成績,5,495% 的支持肯定
有傲人的記錄不用等團隊自誇,大編都忍不住想幫他們細數分享!「Cubiio 掌上型雷射雕刻機」(以下簡稱 Cubiio)在 2017 年 8 月正式登上國際最大群眾集資平台 Kickstarter,發起專案後立刻以賽車狂飆的速度,3 分鐘內旋即達標原先設定的集資金額,並在 2 個小時後累積到 10 萬美金(約新台幣 308 萬元),最後以 137 萬美金(約新台幣 4,222 萬元)的成績完成第一階段的集資計畫。
接著團隊在進入量產階段時,將 Cubiio 送上另一大國際募資平台 Indiegogo,進行第二階段的長時間集資計畫(Indemand),直到正式出貨為止,雙平台加總獲得超過 170 萬美金(約新台幣 5,300 萬元)的贊助支持,目標達成率更是衝到 5,495% 之譜,可謂相當亮眼。雖然最終因為訂購數量過於龐大,加上商品認證的緣故而稍稍延遲了一點,但並沒有讓大家等候太久,順利出貨到每一位贊助者的手中。
先研究可行性,再追求體積
能夠成就上述的種種佳績,究竟關鍵在什麼地方?如同剛才提到的 Cubiio 的全名是「Cubiio 掌上型雷射雕刻機」,兩個重要特色都直接寫在名字不怕大家看,便是以「體積迷你」的「雷射雕刻」為主要訴求。Bruce 提到,雷射雕刻與近年相當流行的 3D 列印技術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十分相似,它們原本都是應用在工業級的生產流程中,其發展時間都很早,自然技術也是相當成熟。
但也因為原先應用在工業用途之上,其機器體積與成本都是一般使用者難以接受的程度,於是團隊初創的六人成員在發想過諸多主題後,決定把研究方向定位在雷射雕刻機的小型化與親民化,嘗試向 3D 列印機的目標看齊,把雷射雕刻機也送到工作室與家庭中。Bruce 笑說他們真的相當保守,研究的第一步驟便是確認技術是否可行,利用市場現有的零組件,以及獨家研發軟體演算法,看看是否能夠符合他們的期待,確實呈現出理想的效果,接著才是逐步把體積縮小到極致,成為現在大家看到的樣貌。
少了框架更自由,創意發揮無極限
雖然團隊謙稱自己相當保守,不過卻為Cubiio選擇了不同於市場上現有小型雷射雕刻機所使用的「龍門式雷雕機結構」,而是以透過一個雷射光源出口就能在雕刻範圍內自動進行多角度雕刻的「投影式振鏡雷射技術」做為研發標的。沒有外在的可動式結構做框架,投影式振鏡雷射是透過兩片鏡面來反射並調整雷射光源的路徑,一樣能夠達到雷射雕刻的效果。再加上團隊費心研發與優化的路徑演算,讓圖型所見即所刻,使 Cubiio 成為目前市場上獨一無二的商品。
採用此技術最大的好處就是不需要把雷雕材料放置在固定大小的平台之上,面對體積龐大的木箱,尚未裁切的大面積皮料,甚至是家中的整面牆壁都能做雷射雕刻。當然 Cubiio 在單次的雕刻中還是有 10 x 10 公分的範圍限制,可只要使用者拼接得宜,理論上就能夠創造出無限大的雕刻作品,讓面積不再是使用者煩惱的問題,應用更加全面多元。
5 公分立方體,真正口袋大小
「原本的大小差不多這麼大」,Bruce 指著一旁長寬高至少 40 公分以上的箱子如此說著,大編看著眼前僅有 5 公分立方的 Cubiio,實在很難想像如何把原先試做機的尺寸縮小到這麼迷你的小方塊。他表示雷射雕刻機的關鍵零組件大小其實很迷你,不過最大的難處在於散熱的問題,試想拿在手上的輕薄手機都得面對這個考驗,更何況是將熱能集中於一個更小單位的雷射雕刻機呢?
於是團隊在確認了軟體內的演算法確實可行後,便開始著手縮小體積,透過不斷的實驗與模擬計算,漸漸把體積縮小縮小再縮小,變成目前的 5 公分立方的小方塊,重量也僅有 153 公克,比一台 iPhone 來的更加輕巧,可以放進任何一個包包中,甚至是外套口袋都沒有問題,再再的加強了不被空間所侷限的設計概念。
行動電源供電,專屬 App 操作
解決完技術問題,創造出輕巧體積,團隊還想為使用者打造方便的使用情境,以及所有人能容易上手的 App 操作。於是回頭考量工業級使用追求快速愈大量,雷射雕刻的功率必須非常的大,相對安全與耗電皆是一大問題,而 Cubiio 專攻個人使用,以及小型工作室打樣,似乎不需要追求如此強大的功率,因此評估過一般使用者能夠接受的運作時間,將功率調整到適當大小,而且設定成直接插上行動電源就可使用,使用者在室內室外都能輕鬆取得電力來源。
最後一個,也幾乎是所有使用者都一致推崇的特色就是專用的多功能 App!由團隊內部成員自行開發手機與平板電腦專用的應用程式,不僅免費提供下載,還會定期更新功能,現在裡頭具備有藍牙傳輸照圖檔,以及手繪模式的兩大功能,大大的降低利用工具來自造的難度,簡單幾個步驟便實現心中的創意,完全顛覆人們對於雷射雕刻機的認知。
最重要防線,最優先考量
「Cubiio 用起來安全嗎?」、「不小心碰到會不會讓雷射光亂射?」
諸如此類關於安全性的問題,是所有使用者最關心的事情,也是人們對於Cubiio最容易產生疑慮的地方。深知使用者需求的團隊,在設計之初便先定好了五大安全機制,其中包括附有抗藍光鏡片的「護目鏡」,以確保使用者長時間直視造成的視力傷害;避免孩童,或是其他對於機器不夠熟悉的人們操作,App 內也有設有「安全密碼鎖」,只有在正確輸入密碼的狀態下才得以運作雕刻。
另外在機體上還設有「指示燈」,讓使用者明確判斷機器現正運作中,避免觸碰或移動。但如果真的不小心碰到機身也沒有關係,因為裡頭的「加速規」可以判斷機身是否傾斜或是震動,一旦傾倒便會立即停止出光。而「測溫計」也是相同的原理,能夠監測溫度,避免溫度異常贈成機器與人身的安全問題。
如果這五道防護措施仍覺得不夠,那你需要的應該是具有保護罩的 Cubiio Suit 版本。因為專為 Cubiio 所設計的保護罩不只能提供電源與空氣濾淨的功能,還可以取代護目鏡,提供阻絕藍光的效果,最重要的是將可能造成使用者疑慮的雷射完全阻隔在罩內。最終經過申請,拿到國際認證的「雷射一級安全規範」,並通過多個安全與通訊單位的註冊核可,希望可以讓所有使用者都能安心使用,放心創作!
剖析設計本質,創造全新需求
從發想到實測,從生產到應用,團隊將原本工業生產才會使用的技術,用最簡單、最便利的方式走入人們的生活中,如果要問說 Cubiio 可以應用在什麼地方?或許這個答案讓使用者來回答你會更理想!在集資結束後所創立的臉書社群中可以看到熱情的 Q 友們幫助初學者解惑、分享各式各樣的應用,像是在皮件與筆記本上雕刻最獨特的紀念照片;在中秋送禮的柚子上寫下最有創意的祝福;在小孩的早餐吐司畫上他自己最自豪的圖畫作品等等,多的是團隊意想不到的創意發揮~
過去或許你常聽到 Maker 這個詞,對於自造世界充滿著好奇,但由於對程式軟體的陌生,精密硬體的不安,讓你的第一步遲遲無法跨出。大編建議各位不妨到Cubiio的粉絲專頁、臉書社團,還有 官方網站 來瞧瞧,你很可能會跟大編一樣,驚艷於雷射雕刻應用在生活中的各種領域與物件,竟然能夠如此豐富有趣!
Maker Hatch Day介紹
自2015年起,IDEAS Hatch 固定於週四晚上 7 點舉辦 Maker Hatch Night,邀請各領域自造達人進行社群分享,至今已舉辦 90 餘場,分享專案數超過百餘件,是一個可提供新創團隊進行社群分享、交流、產品發表的舞台。針對特定主題進行分享,不只談自造技術(Arduino、Raspberry Pi),更談社群平台、共創模式、生態體系、募資管道。
而自 2018 年起,轉型成為提供新創團隊的產品服務體驗說明會,邀請團隊來介紹產品,其活動名稱改為「Maker Hatch Day」,希望透過這樣的機會,讓更多人有機會能夠了解團隊產品。如果你對科技產業有興趣,無論你是產業行家,或是希望購買產品的人們,都歡迎到 Maker Hatch Day 來吸收新知,獲取最新最棒的產業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