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 eprice 公布的 2018 台灣市場年度銷量報告指出,2018 總體銷售量約 660 萬部,與 2017 年相比衰減了 72 萬部。其中蘋果銷量從 168.2 萬部(2017)跌落至 152.9 萬部(2018),整體銷量減少了 9.09%,而三星、華碩、HTC、SONY 更是減少了 20% 以上的慘淡表現。值得注意的是,2018 年仍有品牌在台灣市場中逆勢成長,包含華為、小米、SUGAR、NOKIA(依排名順序)。
根據統計資料顯示,2018 全年度台灣手機品牌排名,依序為蘋果 25.30%、三星 18.81%、華碩 11.75%、OPPO 10.27%、宏達電 6.36%、SONY 6.17%、華為 3.99%、、小米 3.95%、SUGAR 2.25%、NOKIA 2.28%。
關於台灣手機市場銷售差的現象,許多人猜測與去年「499 之亂」脫不了關係,申辦吃到飽的消費者沒有綁合約購機的需求所致,根據中央社 1/23 的報導,內文提到:
探究原因,手機業者分析,主因除了近年來,手機價格上漲,功能差異不大,民眾換機意願拉長,加上電信業搶推499單門號方案,民眾續約不購機,再度拉長換機週期,而業者原先寄望蘋果推出新機能刺激消量,但由於iPhone XS與XR銷售不如預期,市場銷量再降溫,多家電信業者紛紛端出手機優惠促銷,刺激今年手機農曆換機潮。
文中提到的「功能類似」、「價格高昂」無論國內外媒體都有一致的看法,當我們綜覽 2018 全球手機銷售量比較,不難發現「手機難賣」並非台灣僅有的現象,全世界的手機用戶都傾向於減少換機頻率。根據 Statiasta 調查顯示,美國從 2010 年至今,手機使用人口從 20.2% 一路上升到 69.6%,其中每年成長率都在下降,分析師預測美國三年後的成長率甚至不到 3%,這現象在歐洲、日本、南韓、台灣也能觀察到,全球的手機市場已趨飽和是事實。
說到功能,排行榜首的蘋果在近年來發表會後常引來「創新不足」的批評,蘋果正逐漸失去「創新」領頭羊的地位,反而安卓陣營的華為、SONY、vivo、LG 的新機令人耳目一新,光是在「解決瀏海」的積極表現上就能感受到。但當你將 2018 年的旗艦機擺一排,不看 Logo,你依然很難一眼分辨品牌,全球手機品牌在 5G 成熟前,要想引起消費者換機慾望,仍需在功能、外觀上做些「有感」的改變。
所以「499 之亂」是導致台灣手機銷售差的原因之一嗎?當你稍微 Google 一下 2015 年至 2018 台灣手機銷售量,會發現以下數字:
- 2015 853萬部
- 2016 800 萬部
- 2017 733 萬部
- 2018 660 萬部
台灣每年的手機銷售量都在逐年下降,這在全球手機主要市場都有同樣的現象,然而各家頂級的旗艦機價格都在逐年提升狀況下,價格早已遠遠超過台灣法定最低薪資 23K 的標準,自然會大幅降低消費手換機意願。
回頭觀察電信業者的合約方案,會發現「綁家電」的綁約方案越來越多,可能的原因有兩個,一是多數消費者選擇購買空機,而非綁合約的方式購買手機,二是消費者換手機的頻率正在逐年降低。「499 之亂」就是在電信業者生意差所誕生的方案。因此你應該說手機銷售逐年下降導致「499 之亂」,而非導因為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