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媒體圈最火熱的話題,無非是台灣蘋果日報正式在本月 10 日宣布實施會員訂閱制,同時也是主流媒體中,第一家邁入網路新聞訂閱制的紙本媒體。本文將會向你解釋:蘋果為何要這樣做?在台灣擁有龐大讀者的媒體在未來採付費制會碰到什麼難題?
下文擷取自《奇摩新聞網》「讓媒體活下去!」蘋果日報宣布邁入網路訂閱制」報導片段:
壹傳媒集團旗下台灣蘋果日報日前宣布,為迎接訂閱世代、走向電子時代,蘋果日報App及網站4月1日起正名為「蘋果新聞網」,並於今天宣布,10日下午3時起正式實施會員訂閱制。
蘋果日報在網站文中指出,「蘋果新聞網」除了囊括原本App及網站內容,還有獨家新聞、踢爆內容與影音節目,都只提供給訂閱的閱聽者,並強調訂閱已是電子時代最新趨勢,其實它已以各種不同名目存在生活中,「唯有訂閱,才能享有『蘋果新聞網』的各項福利」。
簡單來說,現在要想看蘋果日報的網路新聞,得先登入 / 申請會員才能觀看新聞;除了推出會員才能觀看的限制,蘋果日報的下一步很有可能採用付費觀看制,這件事最大的爭議點在於蘋果日報的內容不夠「深度」(下文會做更清楚的討論)。
在新聞訂閱這一塊,會員數是初期最重要的指標,台灣蘋果日報為了吸引會員,去年 12 月也曾在臉書粉絲專業推行每周直播有獎徵答的活動「動腦 A」,要想獲得獎金的網友,需要加入蘋果 APP 會員才具備參加資格,從這點就能看出,蘋果很早就展開了訂閱制度的布局。
訂閱制伴隨的副作用:掉粉
多了登入的門檻限制,必定會有「不爽拒看」的讀者,目前擁有臉書 300 多萬粉絲數的《蘋果新聞網》,最明顯的衝擊莫過於「大幅減少的流量」,以廣告為主要收入的主流媒體來說,廣告成效減少意味著必須得承擔「廣告主轉頭找別家」的風險。
不過根據粉專「我是崴爺」的文章指出,蘋果的會員數已經成長到了 100 多萬,相當於臉書粉專的三分之一;如果數字為真,蘋果「吸人」的效果是驚人的;儘管掌握龐大的會員,同時不免讓人質疑:未來採收費制,又有多少會員願意付錢看蘋果的新聞?
蘋果為何甘願冒風險?
當我看到這則新聞的第一直覺有兩個可能,一是蘋果想避免過度依賴臉書導流;再來是為了付費制度做準備。前者是全世界媒體都會遇到的難題,臉書曾為了打擊假新聞,限縮了媒體在社群曝光的機率。「新聞流量紅利」不在,勢必得另尋途徑讓更多讀者看到,於是蘋果眼光放到 App 上。
再來,與其把讀者資料平白送給臉書,不如自己建立會員資料庫,有了會員基礎,接下來要推廣付費制就相對簡單。
未來採用付費制也有一個明顯的好處——增加收入來源。有一派觀點認為,過去僅靠廣告存活的媒體,讀者吸收資訊時還得小心「廣告置入」,同時也助長了媒體自主權的衰退,多了一份收入來源,「廣告與讀者付費」並行在部分人眼中是目前媒體最佳的生存之道,同時又能產出更多的深度報導,有在看《我們與惡的距離》的讀者相信會有更深的體悟。
蘋果的訂閱 Q&A 寫道:「當今媒體不是藍、就是綠,《蘋果》16年來堅持中立,監督藍綠、踢爆不公不義最硬頸,《蘋果新聞網》需要您!加入會員就是支持監督的力量。」
能否堅持中立我們不知道(儘管我認為中立報導並不存在),不過蘋果仍然有一個最根本的致命傷:內容。
你願意付錢看《無腿美眉靠直播創業重生 吸粉百萬「想練馬甲線」》嗎?
國外知名媒體《紐約日報》、《Wired》實施新聞訂閱有一段時間,跟未來將推行付費制的蘋果日報相比,內容精緻度的差異是相當懸殊的。御姊愛寫了一篇「一夕狂掉上萬粉,黎智英推訂閱制誤踩的5大誤區」,內容質疑蘋果內容仍然過於膚淺(喔對了,段落標題取自今日蘋果的火熱新聞之一),加上會員體質與台灣已採付費收看的《天下雜誌》或是來自香港的《端傳媒》有著很大的不同,蘋果要想讓這些會員掏錢看新聞,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雖然御姊愛的文章部分內容我並不認同,不過文章的確引出了一個關鍵:主流媒體真的適合向讀者收費嗎?
你的看法是什麼呢?你願意掏錢觀看蘋果新聞網的報導嗎?留言告訴我們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