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智慧移動產業協會(SMAT)今日正式發行臺灣第一本電動機車產業白皮書。協會新聞稿大致於 8 月記者會內容差異不大,說到補助政策,理事長王健全再次向政府喊話,「擔心政府不延續的負面效應,將嚴重衝擊台灣電動機車產業的發展前景」。
王健全指出,因產品成熟度高,臺灣電動機車銷量在近 2 年有「噴井式」的增長。做為參考,2017 年即是政府首次提出「2035 新售機車全面電動化」,加上補助上路,這讓傳統車廠感到壓力,消費者目光也開始移到電動機車上。
然而今年 3 月,政府宣布暫緩 2035 電動化的目標、明年環保署不再提供購新車補助,協會對於政策上的不延續感到擔憂,並以「臺灣的電動機車市佔率僅是臺灣機車的 2.1%」為理由,表示「產業尚在萌芽成長期」、「政府應持續扶植」。換句話說,協會認為政府應該維持持續新購車的補助:
台灣智慧移動產業協會表⽰,台灣的傳統產業能否創新升級面對新世代的挑戰,關乎台灣的未來競爭力。機車產業的「油電大戰」就好比世代競爭的縮影,凸顯出台灣不能固守傳統,而是要找到下一個兆元產業的發展方向。協會並對2020年環保署不再補助新購電動機車的政策方向感到擔憂,擔心政策不延續的負面效應,將嚴重衝擊台灣電動機車產業的發展前景。
協會理事長王健全表示,台灣電動機車並非橫空出世,政府最早從1995年就開始補助
民眾購買電動機車,但直到近兩年因為產品成熟度高,市場反應熱烈,銷量才呈現井噴式增長。但根據交通部公路總局統計資料顯示,到十月底為止,台灣的電動機車數量僅佔全台機車總數約2.1%,顯示產業尚在萌芽成長期,仍需要政府的政策扶植,才能成長茁壯。
另一 方面,臺灣智慧移動產業協會肯定政府協助機車行轉型政策,包含電動機車人才培育課程,吸引不少傳統車行師傅、第二代經營者爭相報名,接著提到「只要政府挺得住,持續推動電動機車的發展政策,臺灣年輕世代將能夠從全新的電動機車產業機會中,找尋出更廣闊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