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或許多想得太少太簡單。
電動機車應該有更多環保補助?或許我們都想得太少
以 2019 年的市場狀況來看,燃油機車與電動機車的比例約為 8:2,很明顯可看到燃油機車依然有強烈的需求,有這麼龐大需求的原因非常多,包含電力行駛續航依然沒有燃油機車長、加油站隨時都可以加滿油但電動機車卻不容易換到滿電電池、在續航距離前提下換電站密度無法滿足消費者、單位里程費用燃油機車更便宜…。
如果今天的電動機車可以完全滿足消費者需求,我想在環保意識抬頭的今天,消費者絕對會選擇電動機車,但事實上電動機車並沒有辦法滿足大部份消費者的需求,種種的考量下,大部分的消費者依然以燃油機車為購車選擇,在這樣的狀況下有沒有讓他們有更環保的選擇?
我想全球排放限制最嚴格的七期環保車就是更好的選項,而要怎麼鼓勵消費者可以選擇這更好的選項呢?政府的補助就是最好的動力。事實上在政府環保在汰舊換新的補助下,針對電動機車與七期環保車有相同的補助,但在地方環保局與工業局卻出現不同調。以近期讓機車行出來抗議的台南市為例,在換購與新購機車補助上,電動機車的補助雖然較 2019 年降低,但比起七期環保車依然有著 13,000 元的極大差異。
對於努力配合政府嚴格七期環保法規的機車業者,在成本上升連帶售價提高同時,卻無法得到相同的補助,這無疑是讓需要燃油機車的廣大消費者不得不選擇汙染更嚴重的非環保車,反而造成走向更高汙染的回頭路。
環保大趨勢下 政府跟隨歐洲國家政策有問題嗎?
台灣機車密度高,隨著環保永續觀念盛行,機車多元蓬勃發展,電動車的興起以及世界最嚴格排放標準的七期環保燃油車誕生,在在顯示台灣對環境的重視,但當政府跟隨電動機車大趨勢下,效仿歐洲國家立下偏向電動機車的補助政策,但卻忽略了臺灣與歐洲國家極為重要的差異。該怎麼健康的邁向更環保的產業環境,絕對是歐洲國家在油電轉換不會遇到的問題,也非從仿效這些國家中能學習到的經驗。
《工商時報》1 月 16 日報導指出,油車機車行通路商因不滿政府過度「傾電」,擔憂衝擊生計,向台南市政府呼籲應跟進中央「油電並行」產業方向。業者表示:去年電動機車享中央與地方政府高額補助,讓台南地區去年電動機車銷量激增至 2 萬輛、拿下市占逾 25%,油車銷量跌破 6 萬輛,短短兩年銳減三成,嚴重衝擊台南地區機車行的生計。
這現象不只在台南發生,台北市環保局與屏東縣環保局也同樣在環保油車與電車的補助上有著不平等的對待,這些業者並非不了解環保的大趨勢,因此更認為以台灣的油電機車比例,並行才是當前更需要妥善規劃的方向,而現行政策下讓他們感到巨大差別待遇,破壞消費者選擇的評斷標準,他們認為七期環保車同樣是政府推動的環保政策,為何受到不平等待遇。
他們的訴求並非是要政府獨厚環保油車,而是打破不公平,讓電動機車與燃油機車可以回到公平競爭的原點,畢竟有兩成市佔的電動機車已不處於萌芽期,在這狀況下若還有補助價格的差異,勢必造成產業失衡。
政府在抬頭望他國的同時,或許更應該把焦點放在自己身上,非一味的宣傳電車的好,而是在現階段供需上做出最有利於環保的決策。
後記
電力交通工具絕對是未來必須走的一條重要道路,也絕對是世界的環保趨勢,前往全電力交通是一條逐漸轉型的道路,要如何在這條路上走的正確並同時降低弱勢群眾傷害是非常重要的課題,臺灣確實走在正確的方向,但如何讓所有人走得更舒服是必須要有大智慧,而不是用了一把大趨勢的利刃劃下一到到難以修復的傷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