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陪伴的 Z 世代。目前 Volv 內容是以英語新聞為主,但你可以把它想像成是臉書粉專「台灣也有一個騰訊」的 app 版,或者新聞 App 界的抖音。
(圖片來源:Volv)
Volv 團隊在 2020 年 3 月成立,目前團隊人數不到 10 人。兩位共同創辦人 Shannon Almeida 與 Priyanka Vazirani 年僅 28 歲,過去都沒有開發經驗。兩人受訪表示,他們是站在消費者的角度進行開發,希望能夠解決三個問題:
- 現代人注意力不足、容易分心
- 資訊管道太多,內容難以消化
- 大部分媒體立場偏頗,無法提供貼近真相的內容
根據《Insider》報導,Volv 每天會精選 50 則報導,至今平台的閱讀次數已超過 800 萬次。
為了提高用戶的閱讀舒適度,Volv 使用介面相當簡潔,首頁只會出現一則報導,且畫面有一半會被圖片填滿,因此文字量也不多。讀完下滑就能看到另一則報導,使用起來相當流暢。 如此一來,即使是一般人難以下嚥的政治、財金類新聞,一般人也能迅速讀完。
Volv 內容並非原創,而是源自其他媒體,背後有專人從原始報導中挑出重點,並重新編寫成一則短文。另外,畫面右上角還提供事件時間軸,幫助讀者了解前因後果。如果對完整報導有興趣,每則新聞下方也提供原文連結。值得一提的是,在 Volv 上你看不到聳動的標題,團隊希望能秉持客觀立場。
當前 Volv 正在準備種子輪募資,目前平台也沒打算急著賺錢,人人都可能免費使用他們家的服務。
筆者之所以對 Volv 感興趣,是因為兩位創辦人提到的現象在臺灣也適用。容我再次拿「台灣也有一個騰訊」做對比,雖然 Volv 的難度更高,但兩者本質上都在做一樣的事情,以客觀為原則,提供簡化後的資訊。
然而 Volv 未來會面臨的問題也很明顯。所謂的媒體立場並不只存在內容本身,選擇哪些題材或者引用來源本身也是一種表態,而這種表態是否會篩除價值觀相反的用戶,最終淪為另一個同溫層的溫室?一旦 Volv 壯大到一定程度,外界會以更高的標準看待,稍有不慎就會像 Google、Facebook 淪為人人喊打的對象。
大部分的人都希望身邊有一位幫忙消化資訊的「讀報人」,他不僅要幫人搞懂複雜的時事,且立場不可偏頗,最好還得幽默風趣,時不時帶來有趣的新聞。如果是你,願意每個月花多少錢購買這樣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