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想問明明基隆離台北這麼近,明明基隆這麼多美味的小吃,怎就流不到台北?雖然【基隆美食懶人包】火車站.廟口小吃35攤吃到吐總整理,一舉攻略小吃、正餐、甜點(小虎吃貨團),雖然這篇文章已經幫我騙了60多萬的流量,但我一直很想另啟一篇美食,分享我這個老基隆人的味覺記憶。「味是故鄉甜」是主標,副標是「被台北人誤解的基隆美食」。這篇就先來聊聊,三樣被台北人誤會的冤案,這家店一次幫三樣基隆小吃翻案,洗洗你的三觀。
老店豆干包(fb粉絲團):基隆市仁愛區劉銘傳路8號,電話:0908 828 823,營業時間10:00-22:30
每次跟台北人介紹只有基隆才吃得到的「豆干包」,就會被一知半解的台北人回嘴:「那就是淡水阿給」,我一定立馬反擊:「淡水阿給才是基隆豆干包」啦…;再有說基隆米粉炒,也會被人「善意」提醒:「小虎哥,你寫錯字了,是炒米」吧,我也會很客氣的糾正對方:「沒有錯哦,就是米粉炒,基隆的米粉炒,不是你以為的炒米粉」;再說「魷魚焿」,那些人又會爭搶著說:「魷魚焿,台北很多啊,那裡又那裡就吃得到」,但我會更有耐心的解釋:「基隆的魷魚焿,跟你吃過的都不一樣」。以上三段真實談話,其實發生在同一個人身上,最好的方法就是帶他來基隆,來這家六十年老店,一次性解決他三個疑惑。
豆干包、魷魚焿雖然在台北想吃很難,但在基隆算是很多地方都有,但米粉炒我想了半天只剩劉銘傳路的記憶,幸好近二十年沒來吃,這家營業超過一甲子的老店還在劉銘傳路口,只好像店門有一點不一樣。
友人提醒我才發現,上面寫的是「米粉炒」,下面卻寫「炒米粉」,好奇問了大姐,說是很多外地客不知道「米粉炒」是什麼,所以…用大家比較容易了解的「炒米粉」。可是,米粉炒和炒米粉比較不一樣(坐地踢腿)。
大姐見我說得頭頭是道,劈頭就問「你基隆人哦」,然後自動把攤前的塑膠布掀開,還慢動作讓我們拍……對於友人的要求,指定動作也照作不誤。
為了讓我那位坐基隆的假基隆人了解這三個誤會,我一口氣點了「米粉炒」、「大麵炒」、「魷魚焿」、「豆干包」。
上桌時我發現,這「米粉炒」好像有一點不一樣,以前的「米粉炒」比這起碼粗上一倍,口感端也比較沒那麼的脆,味道倒是差不多,但感覺乾了一點點,然後就是以前「米粉炒」一定會放的韭菜放得不多,而以豆芽菜替代。
淋上烏醋是基隆「米粉炒」的標準動作,友人嚐了一口揚了揚了眉說:「加了醋好吃很多耶」。
「大麵炒」的麵條好像也不太一樣?倒是麵條的筋頭還是很討喜,醬汁的味道也相不多。談不上好不好吃,就是圖個回憶。
再說基隆的魷魚焿,一般來說為以旗魚漿製作,口感相當脆且帶著一定程度的Q度,和台北的魚羹不太相同,又或者那差異只有基隆能一口便明白。
基隆的魷魚焿和台北那種純魷魚的魷魚羹不一樣,主要是外層包了魚漿,一口兩種脆Q,同樣有兩種截然不同的魚鮮,那便是基隆才嚐得到的美味。
再說以前基隆的湯,不管是魷魚焿,還是豆干包裡面一定有「冬菜」,另外配菜多半也是芹菜段,有時也擱香菜,同樣那種味道興許只有基隆人才能明白。
每次跟台北人說基隆人的豆干包多好吃,就會有人說不就是淡水的阿給,我便會沒好氣的回他:「淡水阿給才是基隆的豆干包」啦;基隆兩則最大的差別有兩,其一基隆的豆干(炸:台語)外面的魚漿通常會有包的比較多、比較密,而不是單純只當作封口之用,另外最大的差別在裡面包的料,完全不同。
注意看,基隆豆干包裡面包的是絞肉為主的餡,不像淡水阿給包的是冬粉之類的,吃將上來比較有飽足感,同時多了肉香、肉甜都,總之不管啦,就是比阿給好吃…而這家也是個人覺得基隆豆干包中最好吃的。
大姐說這裡的豆干包要淋甜辣醬才知對味,我心想這又不變成淡水阿給(笑),不過加了這甜辣醬真的變好吃了(笑)。其實說了那麼多笑話,只是要說基隆的小吃其實有其特色,是台北人比較不知道的,諸如大家常常討論且熟悉的「竹輪」和「吉古拉」的差別。那次來基隆,不妨也到這店,一次把三樣基隆特色小吃豆干包、魷魚焿、米粉炒一次解決。
老店豆干包(fb粉絲團):基隆市仁愛區劉銘傳路8號,電話:0908 828 823,營業時間10:00-22:30
更多基隆 (30)
【基隆美食懶人包】火車站.廟口小吃35攤吃到吐總整理,一舉攻略小吃、正餐、甜點(小虎吃貨團)
歡迎加入大台北美食地圖社團,分享你的大台北美食地圖
小虎食夢網fb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rabbit38844/
小虎食夢網line@:https://admin-official.line.me/12182741/
小虎食夢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rabbit38844/?hl=zh-tw
更多以台北捷運美食分類的食記(4000篇+)
喜歡小虎的食記嗎?有fb的朋友請按讚加入「小虎食夢網」、跟我們一起隨時討論分享各地的美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