乎找到了轉機。柯達在 7 月中旬宣布,將投入開發電動汽車超級電池開發,並預計在兩年內將超級電池推入市場商業化。
為何柯達這個傳統底片大廠有辦法轉向電動車鋰電池的開發?其實從鋰電池的製程就可以觀察到,底片製程與鋰電池製程居然有異曲同工之妙。根據材料世界網的資料,鋰電池製程大致可分為漿料配方設計、電極板塗布與乾燥、極板輾壓、極板裁切、電池組裝、電解液灌注與電池封裝…等多道程序。其中的極板塗布與乾燥,恰巧與底片製作過程中最關鍵的薄膜塗布技術非常類似。
在宣布投入電動車鋰電池同時,他們也宣布已投資生產車用鋰電池公司 Wildcat,這家公司也正在開發一款能量密度比現有電池高出 90% 的超級電池。其實原本柯達執行長 Jim Continenza 原本想要將耗資近 8000 萬美元的底片生產設備以低價拋售,但後來發現創辦人 George Eastman 居然也有成立過電池公司,才意識到原來底片與電池薄膜製程意外的相似,只要將底片製造設備稍微改造一下,就可以變成生產電池薄膜的設備。
*from SmarterEveryDay
在柯達的新聞稿中提到,他們的這項投資代表著對於先進材料與化學集團的持續擴展,因為利用了塗層技術的專業知識,與在薄膜製造累積數十年的經驗,在不斷發展的電池市場中尋找機會。在過去幾年中,他們也一直測試塗層設備對於電池、燃料電池與各產業基板塗布技術的幫助,現在已經把一台原本用於底片的塗佈設備,改造成電池薄膜塗佈設備,並以最高每年 8000 萬平方公尺的產量,提供電池廠使用。
*from Kodak’s Twitter
在 2016 年時,麻省理工學院的 MIT Sloan Management Review 中提到,柯達在技術轉型上沒有跟上數位影像科技,在底片業務滑落時也沒有辦法精簡業務,並且在老舊的企業體系中,無法擺脫曾經建立王朝的老臣,因而邁向衰亡。但電動車的興起讓他們找到生機,如果柯達因為電動車產業再次興起,在各大學校用以作為失敗案例的柯達,將添上東山再起的成功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