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臺灣科技媒體:改朝換代的時刻到了

載來自中國科技媒體的文章;8 年後,這現象依然存在——當失去年輕人青睞的臉書積極轉型,臺灣科技媒體卻猶如頑固的石頭,一邊嘲笑祖克柏的無能,一邊看著自己逐漸被沙土埋沒。

此時此刻,臉書和 Instagram 這類社群媒體正在被 YouTube、TikTok 推薦演算法所取代,即內容曝光多寡與追蹤人數(誰比較受歡迎)不再高度關聯,透過演算法分發機制,好的內容自然會在適當時機推送給合適的對象;換言之,大者恆大的世界不再,改朝換代的時刻到了。


圖片來源/攝影師:Stanislav Kondratiev

網路媒體可以有很多面向,就算缺乏深入觀點,至少可以在「資訊傳播」做努力,尤其在社群媒體氾濫時代,長文不利於傳播,連結觸及不佳,故與其反抗,擁抱趨勢也是一種聰明的做法。以追逐流行文化的媒體品牌《Heaven Raven》為例,雖然也有經營網站,但主要資源放在 Instagram 帳號經營,每日固定產出精緻圖片搭配精煉文字,以網站流量換來龐大的社群影響力。

臺灣科技媒體顯然缺乏這種適應能力,近年最大變革是效仿大眾媒體,在臉書文字貼文留言附上報導連結,這也反映了臺灣科技媒體對網路生態的水土不服,缺乏做出改變的魄力。

網路時代下資訊需求暴增,編輯必須在幾小時內產出內容,為追求流量,內容多緊跟熱門時事不放,若當天有多場記者會要跑,根本無暇關注網路消息,更別說是大型專題規劃。

假設一位編輯每日需生出三篇稿子,且當天沒有參加記者會,要維持良好報導品質並不難,反而找題材佔最多時間。但要達到《The Verge》單日稿件量(每周平均 230 篇),編輯部至少要養 10 位編輯;據我所知,臺灣主流科技媒體沒有任何一家達到門檻,也難怪會採用轉載方式尋求外援。此外,編譯外媒報導是編輯建立知識體系的重要養分,無論如何得親力親為,不該依賴轉載其他媒體的報導。

儘管時間有限又人手不足,但相對於大眾媒體記者,科技媒體編輯自主性更高,內容貧瘠自然責無旁貸。

在我任職《點子科技》編輯的這四年,遇過的同業大多都非常專業,對 3C 產品也能侃侃而談,聯訪提問亦十分犀利;但或許是習慣某種寫作模式,這些優點鮮少在報導中被展現。以車線來說,我很欣賞《科技新報》編輯 Kobe Chen,他能在短時間內生出品質和效率兼顧的報導,這需要長年累積的背景知識及出色的報導寫作能力,但這樣的人才在業界並不多。

當人處在同一環境太久容易僵化,因此與其要求資深編輯改變工作方式,我更期待優秀新血加入這個產業。同樣道理,在不清楚是否有利可圖下,要一家老牌科技媒體轉型的難度堪比登天。

儘管科技媒體市場早已飽和,我依然期許有一家新興科技媒體能跳出來,產品評測不被品牌綁架,而非複製幾行新聞稿敷衍了事;題材不受流量牽制,真正將科技融入生活、不斷拓寬讀者視野,而不是加固讀者刻板印象。

要創辦媒體並不難,但選擇走向背離主流道路需要股傻勁,如今改朝換代的時刻來臨,臺灣曾經有過《科技島讀》,相信也不會是最後一個。

其他

熱愛遊戲,但很少破關,喜愛日本時裝,但大多買不起,雖然到了看表演會避開衝撞區的年紀,仍會為新科技和漫威電影感到興奮。
聯絡方式:8bitgaoooo@gmail.com

More in 其他

Insta360 Go 3S 動手玩!升級 4K 畫質,配件更好用!真心大推!

Kisplay2024/07/07

台灣手機備份品牌 Maktar 東京發表會 結合快充備份和外部儲存 新品 Qubii Power 秀超強功能

Daphne2024/07/05

2030 達全電車目標 Volvo 還能延續瑞典坦克稱號?

Kisplay2024/07/05

New Defender OCTA 極致性能全地形新標竿

Kisplay2024/07/05

徠卡 D-Lux 8 攜帶型相機正式上市 變焦鏡頭與經典設計結合

Kisplay2024/07/05

福容徠旅/鄰近機場捷運線與三井Outle t/有三溫暖跟24小時點心吧 ~

小佳2024/07/04
-->
一起用好點子過好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