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 品牌也在手機上推出「動態島」的設計?
「動態島」特別之處
動態島(Dynamic lsland)是蘋果替 iPhone 螢幕上驚嘆號設計加入的全新互動式介面,能夠依照不同應用的操作來顯示提示、通知與活動內容。而硬體部分,動態島內藏了 iPhone 14 Pro 系列全新 Face ID 深度感測器和前置鏡頭模組,相比先前瀏海設計縮小 31% 的原深感測相機系統可以為顯示器空出更多空間。
雖說「動態島」帶來了許多使用討論,不過也有網友發現其實 LG 在 2015 年推出一款 V10 旗艦手機,就採用了主螢幕上方有著 2.1 吋的子螢幕的雙螢幕設計,尤其那個子螢幕還能夠顯示時間、訊息等資訊,似乎可以說是「動態島」的始祖。
其實除了「動態島」,還有像是 iPhone X 拋棄了 Home 實體按鈕鍵,把正面螢幕改成瀏海設計以及加入 FaceID 人臉解鎖、在 iPhone 8 的時候加入了無線充電功能… 等,不可否認的是,有許多或許不是 iPhone 原創的功能,但著實是因為 iPhone 發表後讓 Android 陣營機種紛紛加入與擴大應用。
那麼重點來了,Android 機種是否要加入「動態島」?
從 Google Play 上的 Android 動態島 app「Dynamic Island – dynamicSpot」、小米主題也出現名為 Grumpy UI 的動態島互動主題(雖然後來沒有通過審核,無法開放),都可以感受到即便當時是由 LG V10 率先帶來介紹的互動式小螢幕現在已經可以說是藉由 iPhone 14 Pro 系列發表,成為家喻戶曉的新應用。
iPhone 的前置鏡頭整組叫做 原深感測相機系統 (TrueDepth Camera System),包括了麥克風、揚聲器、前置鏡頭、環境光感測器、距離感應器、紅外線鏡頭、泛光感應元件、點陣投影器。
因此對 Apple 來說這個「動態島」的存在不僅是讓螢幕前方的感測器們「有家可歸」,從瀏海設計到剩下一個膠囊大小也被視為 Apple 邁向全螢幕設計的一大步。
可是對較為單純以 2D 人臉辨識螢幕解鎖功能的 Android 機種來說,全螢幕設計早已見怪不怪。
有著水滴型、挖孔、螢幕下鏡頭(UDC)等多種呈現方式,因此若是為了把「動態島」膠囊型的設計加回去本來反而只有一點點存在的螢幕上方,似乎有點本末倒置。
[Samsung Galaxy Z Flod4 採用 UDC 2.0 技術]
對 iPhone 來說,「動態島」的發想是「如何在必須存在的空間裡讓它還有別的用處」的必要性選項。可是對 Android 機種來說,加入「動態島」很有可能會被解讀成「要不要讓它變得更像 iPhone」的非必要性選項。
因此筆者認為,對 Android 手機品牌來說,加入「動態島」的設計其實並不是必要的,不過如果考量或許會有部分用戶喜歡那個能夠在上方顯示正在聽的音樂、來電顯示等小通知設計,也許可以透過 UI 的設計選項來提供使用者自行選擇是否要更換這樣的主題。
畢竟「提供給用戶選擇」是一種貼心,但直接在新機外型設計上加入動態島功能,卻很有可能因此讓自己成為了「致敬者」這樣不算是太加分的形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