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文章就慢慢變少了?最後惡性循環下,自此再也沒有新作品出版?
這其實是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
我們先從 ChatGPT、BING AI 與 Google Bard 怎麼產生問題的答案開始。當你拋出問題後,AI 聊天機器人先理解你的問題,拆解出關鍵字,接著從資料庫中找出可能的答案,最後以文筆通順的文章或對話回答你的問題。這看起來並沒有太大問題,但資料庫的資料從哪裡來?觀點又從何產生?當然就是餵養進資料庫中的文章,這些文章有可能從書籍、有可能從網路文章、也有官方公開的資料中取得。
從聊天機器人的回答中可以發現,它並不會告訴你這些資料與觀點是從何而來,當然你也很難看出引用自哪裡,畢竟強大演算能力將這些資料化成它的語言。也就是說你寫了一篇原生觀點文章,機器人將你文章納入資料庫,最後他用你文章中的觀點來回答問題,你獲得的就是機器人來爬你文章時的一個瀏覽量。
近期在 FaceBook 上就曾看到有人發文:”自從聊天機器人出現後,就很少用 Google 查資料了。”。沒錯,它就是這麼好用,也可以排除許多莫名其妙都不知道為什麼搜尋排那麼前面的文章。但當越來越多人使用聊天機器人來取得想要的資訊時,發表在網路上的文章被看到的次數就會逐漸下降,最後當看你文章的人寥寥無幾時,還會有動力寫文章嗎?更不用說從中賺取廣告費了。
畢竟無論是媒體或是網路作者都需要靠點閱帶來的廣告效益或虛榮感而生,當沒有效益時這些人就會另謀出路,也讓網路上文章越來越少,聊天機器人能夠引用參考的新文章數量就會開始降低,最後從聊天機器人上得到的答案就會越來越狹隘與老舊。
我不確定這些聊天機器人開發者會不會意識到這問題,但 Google 應該會,畢竟它有龐大的廣告業務必須依賴網路文章或新聞報導而來,也應該會為了為數不小的營收找到平衡。以我粗淺的想法與期待,在聊天機器人引用這些文章時,能夠將其引用來源標示並列出,讓讀者可以知道源頭與最開始的寫法,畢竟經過轉譯有可能失真;另外未來在這些聊天機器人開始收費時,也能夠分潤提供給引用單位。當然是否讓這些機器人引用,也應該設立同意機制,不過其實就算不答應,它默默地爬完重新整理成答案,你也不會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