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型手機近幾年銷售量疲軟,甚至在 2023 年呈現率退狀態,許多市調機構大多把原因歸咎在疫情、地緣政治與總體經濟挑戰。經濟因素當然是消費者不想掏錢的原因之一,但事實上只有如此嗎?我認為並沒有那麼單純,問題可能發生在智慧型手機身上。
遙想在 2015 年前,每款旗艦機種推出之時,代代之間都有著非常大的進展,尤其是在 Steve Jobs 還在世的時候,他的 Just one more thing,都能引起全世界的驚呼。而往後的三星、甚至中國品牌,每年都可以推出令人耳目一新的功能。
時至今日,你會發現功能、效能雖然都有持續進步,但幅度不大,也沒太多新意,甚至還有部分規格與上一代相同。對消費者來說,並沒有辦法感到新意外,也沒有什麼可以拿出來炫耀之處。這感覺就好像家中的洗衣機,很少人會因為市面上推出全新的機種而有換機的念頭,總會等到故障損壞,才會開始到賣場看看有沒有新機種。
這現象尤其在世界兩大手機品牌尤其明顯,三星在 S 系列手機上,自 Galaxy S21 開始到 S23,鏡頭規格幾乎相同,直到 S24 後似乎才有了稍大的改變。不過還好三星找到了摺疊螢幕手機的新戰場,藉由新型態手機的推出,推動一股不小的換機熱度。
而 Apple 似乎就遇到了不小問題,iPhone 在功能與規格上,不知道是擠牙膏還是開發能力問題,幾乎 2~3 代才能讓消費者感受到明顯差異,每次發表會結束後的討論度也沒往高。反倒是中國品牌手機,這幾年在攝影拍照能力的提升,每次發表都會讓人躍躍欲試,想看看新的鏡頭模組與後製運算,所帶來令人驚豔的作品。
但你可能會說,iPhone 即使這樣還是賣得很好啊?沒錯,iPhone 依然是旗艦機中銷售量最好的手機,但消費者會代代都使用 iPhone 的原因,就在他們離不開這個封閉系統。這當然也是 Apple 的盤算,一開始就以封閉系統打造生態,初期雖然會遇到重重挑戰,但到了站穩腳步後,甚至只需要慢慢推出新功能就能持續獲得訂單。這樣的防禦性策略來鎖住消費者,面對 Android 不斷以更新規格與功能的攻擊性策略,真的能抵擋很久嗎?
而 3 月底時,美國司法部與 16 名州與地區檢察總長,正式以反壟斷法起訴蘋果公司,其中主要就是針對 Apple 以封閉系統損害了消費者和開發商的利益,並阻礙創新。而歐盟也以各式手段,迫使 Apple 逐步開放限制,這封閉的高牆似乎正在慢慢瓦解中,若持續採用防禦性手段,最後可能會與黑莓機走向同一條道路,不得不慎。
不過這一切在今年似乎有了轉機,生成式 AI 的興起,各大智慧型手機品牌紛紛加入 GenAI 戰場,根據 Counterpoint Research 研究指出,預估 2024 年,具有生成式 AI 功能智慧型手機,將佔總出貨量的 11%,更大膽預測在 2027 年成長至 43%,出貨量達 5.5 億台。Apple 即將在 6/11 舉行 WWDC 2024,而 iOS 與 iPadOS 的 AI 功能將會是重頭戲,目前尚未得知 Apple 將與第三方合作開發,又或是自己來。無論如何,這將會是 iPhone 由守轉攻的契機,而日前傳出的 iPhone 16 種種傳言,感覺得出來這次 Apple 應該會推出許多令人驚豔的功能,今年絕對是 Apple 最大轉捩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