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型活動時,例如百貨公司周年慶、慶典、又或是如新北耶誕城、選舉造勢…之類的場合,主辦單位為了掌握來客數與輪廓,通常都會借助電信數據進行分析。除了可知道即時人流與時間區間人流趨勢外,也可以明確知道不重複到訪者總數與輪廓,用以進行下次活動的工作人員調度,或是行銷策略。
影片版:
這些電信數據從何而來?其實就來自你我手機中的門號,當我們申辦門號時必須以實名申請,所提供資料像是姓名、性別、帳單地址、出生年月日…等,就會被記錄下來。另外,在手機使用時,只要開機有連接上網路,也就是只要不是開啟飛航模式、或是沒插上 SIM 卡,手機馬上就會與最近距離的基地台連線,並交換數據,這時候電信業者就會知道你連接到的是哪幾座基地台,也能知道你大概的位置,也可以知道你使用哪些 APP、瀏覽哪些網站。
但,電信業者所提供的資料,並不會包含敏感個資,也就是無法透過這些資料知道你是誰,例如前面提到的姓名、帳單地址、出生年月日…等,這些具有識別度的資訊都是不允許提供的。
那提供的資料有哪些呢?這些資料就是所謂的去識別化資料,也就是將這些資料進行籠統的歸納,例如我的資料就會呈現 20~25 歲男性、帳單地區新竹。除了這些資料外,你透過手機下載 APP 或是瀏覽網站的資料,也會被統整成興趣屬性,另外你常出沒在那些地區,也會被歸納其中。
當主辦單位拿到這些資料能做什麼呢?其實分析才是最重要的工作。例如 50 歲男性、經常出沒科學園區、經常瀏覽財經類網站,這樣的資訊可能就可歸類為竹科主管,進而推送相關行銷資訊來增加廣告命中,又或是進行活動調整。
那有辦法知道參加上一場活動的人群、在這場活動又出現嗎?基本上是沒問題的,雖然是去識別化資料,但行經軌跡依然會留有紀錄。這其實在疫情期間大家應該都很熟悉,就是當時在追蹤染疫民眾軌跡資訊時,就是用這樣的方式,但因為當時是緊急狀態,所以可針對特定人進行追蹤,當然現在是不允許這樣的狀況發生。
那知道位置與歷史位置有什麼作用呢?這樣就可以知道會去 A 場域活動的朋友,會不會也來 B 場域,例如常常去新光三越逛街的朋友,會不會也到夜市逛街,從這邊就可以統計民眾的消費習慣。
當然,我不太確定台灣電信業者會不會給到追朔歷史位置的資料,但以去識別化的電信資料來說,要做到這點並不會太困難,也不算違背去識別化的原則。
其實這些資訊不只活動單位,一般民眾也可以付費取得,例如中華電信就有提供大數據人潮分析服務,大家有興趣的話也可以參考一下。那這些資料真的有洩漏個資嗎?其實大家與各大電信申辦門號簽約時,都有簽署個資蒐集資訊,如果感覺你的資料被用於大數據分析感到不舒服,也可以申請刪除、停止處理或利用個人資料,所以如果有疑慮的朋友,不妨撥打個大電信服務專線確認洽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