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現代汽車的科技含量越來越高,各項輔助功能不斷增加,透過 OTA(Over The Air)技術進行雲端下載更新已經成為標準,甚至使用智慧型手機 APP 遠端控制車輛,也逐漸成為新車的標配。然而,當人們理所當然地享受這些便利科技同時,突然來個養、套、殺,措不及防的「訂閱制」,讓理所當然變成豈有此理,要這些功能沒問題,錢先來!
影片版:
事件主角,就是由日本 Mazda 推出的手機與車輛連接遠端控制服務 – Mazda Connected Services,它提供多種功能,如緊急事故通話、車輛狀態檢視、車輛狀態警報、車輛搜尋與定位、道路救援、 OTA 軟體更新、遠端控制車門、燈光、喇叭、遠端引擎啟動,如果是 PHEV 與電動車還有車內除霧空調、電動車還有遠端充電控制…等功能。
但近期在北美市場傳出消息,當 Mazda Connected Services 的免費試用期結束後,車主若想繼續使用這些功能,每月將需支付 13 加幣,約 300 台幣的訂閱費用?
from Mazda
經查詢加拿大 Mazda 官方網站後發現,免費試用期結束後需訂閱的功能包括:車輛地理範圍控制、速度與時間設定、遠端控制車門、燈光、喇叭、車內除霧空調、遠端引擎啟動等。當然,在購車前,這項措施已明確的告知消費者,也就是願打遠挨的自我選擇。
from Mazda
事實上,汽車功能訂閱制功能在國外市場已行之有年,是否採用一次性付費,或每月、每年訂閱的模式,不同車廠都有其各自的考量。從後輪轉向、座椅和方向盤加熱,再到釋放電動車更高性能表現的功能都有推行。以功能買斷解鎖部分,如美國 Ford Mustang Mach-E GT 的車主只要支付 995 美元,即可解鎖額外 135 Nm 扭力輸出,使車輛擁有更強勁的 0-100 km/h 加速能力。訂閱方面,之前 BMW 曾嘗試對座椅加熱功能收取訂閱費用,最後因為遭遇消費者的激烈反對而告終。其實大家熟悉的台灣電動機車大廠 Gogoro,也有著性能提升月租方案。
from Ford
這次引發北美 Mazda 車主討論的焦點在於, Mazda Connected Services 中一些基本的遠端控制功能,為何一旦免費期過後,就需要額外付費才能繼續使用?可以理解的是,Mazda 這幾年策略就是往豪華車的品牌形象前進,仿效豪華車款的功能訂閱制,可能就是它們的策略之一。但這些並不是如豪華車或性能電動車那樣,依使用者需求而需付費解鎖的高階功能,而是許多車廠現已標配的遠端控制項目。這不禁讓人質疑:這些功能不應該是基本配備嗎?讓基本功能轉成訂閱功能,會不會讓品牌忠誠度打折扣呢?
from Mazda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現在車上功能那麼多,但並不是人人都會用上所有功能,如果不需要就不要訂閱,那不就是省一筆錢嗎?例如說台灣只有一個月的時間會冷到讓人受不了,是不是每年只要訂那個月開啟這功能就好?的確是這樣沒錯,這也是許多車廠為訂閱制解套的說詞。
但就算你都不開啟車廠所提供的訂閱服務,車價會不會變得更便宜?答案是不會,因為這些功能還是得先安裝上去,你才能選擇開或不開。這個意思就是,你花了大錢買了有一大堆功能硬體的車之後,但你卻還要每個月付錢才能打開這些功能,這也難怪消費者會感到不滿,尤其又是其他車款都有的基本配備。
from Mazda
當然,車廠大可不用做這件事情,直接把要賺的錢全部都加在車價上就好,台灣的做法就是如此。但這方法在台灣行得通,是因為車價相對高,所以可以操作的空間就大很多,加上一些功能增加的金額比例對車價來說,感受比較不明顯。而車價相對便宜的歐美市場,原始賣價是相對敏感的,要比競爭對手有吸引力,自然不會把開啟功能的費用直接加入車價中,因此功能訂閱制的出現,才有辦法讓車廠多賺一些利潤。
最後必須要說的是,要採用功能付費訂閱是車廠的自由,要不要為了功能買單訂閱也是消費者的自由,在其他車款購車同時就能免訂閱擁有這些功能下,怎麼讓消費者心甘情願買單就需要抓到平衡點,天秤兩端除了擺著功能與價格外,還有品牌價值。就像 BMW 弄個加熱椅訂閱搞臭了自己,但 Tesla 的 FSD 依然芳香,建立合理的價值交換,就是 OTA 時代車廠需要面對的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