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上廣播節目、咖啡店、或是在逛街時,不時就會聽到好聽的旋律,但根本就不知道曲名是什麼,要再次聽到就得碰運氣了。這時候拿起手機,打開 Shazam,立刻就可以找到這首曲子。沒錯,當你進行這動作時,恭喜你,這動作成為 1,000 億次使用這軟體成功辨識歌曲的之一。
全球知名的歌曲辨識應用程式 Shazam,近日正式突破 1,000 億次的歌曲辨識里程碑。這個驚人的數字不僅代表了技術的進步,也體現了全球音樂愛好者對探索新音樂的熱情。如果以地球人口約 80 億人計算,相當於每人平均使用 Shazam 辨識了 12 首歌。
從另一個角度看,如果一個人每秒透過 Shazam 辨識一首歌曲,連續操作 3,168 年才能達到 1,000 億次。值得一提的是,Shazam 歷史上辨識次數最多的歌曲是 Tones and I 的《Dance Monkey》,它被辨識超過 4,500 萬次,但也只佔總數的 0.045%。
Shazam 的進化歷程
Shazam 於 2002 年在英國以簡訊服務的形式誕生。早期使用者需撥打特定電話號碼,將手機靠近音樂來源進行辨識,並透過簡訊收到歌曲名稱和藝人資訊。隨著智慧型手機的興起,Shazam 在 2008 年推出了專為 iPhone 設計的 App,讓音樂辨識技術更貼近日常生活。到 2011 年,Shazam 已經辨識超過 10 億首歌曲。
2018 年,Shazam 被 Apple 收購後進入技術革新的新時代。透過整合 Apple 的生態系統,Shazam 的辨識功能變得更強大,提供了 iOS、macOS 與 watchOS 等多平台支援。使用者如今能直接在裝置上辨識周遭或 App 內播放的音樂,即使佩戴耳機也不受影響。此外,Shazam 在最新的 iPhone 和 Apple Watch 中的「動作」按鈕功能,也進一步簡化了使用流程。
支援全球使用者需求
Shazam 的功能持續進化以滿足多元需求。Apple 最近的更新中,Shazam 已能作為 iOS「智慧型堆疊」的小工具,在周圍偵測到音樂時提供辨識建議。Android 平台的更新同樣令人期待,例如支援 Wear OS 手錶直接進行音樂辨識,讓使用者無需手機即可輕鬆操作。簡單說,幾乎所有使用智慧型手機、平板的朋友,都可以使用。另外,Shazam 的快速設定功能也讓歷史辨識記錄更易取用,實用性大增。
Shazam 的敏銳性不僅體現在技術上,也表現在其對音樂趨勢的掌握。例如,今年夏天巴黎奧運期間,Kavinsky 的《Nightcall》成為短時間內被辨識最多次的歌曲,展現出 Shazam 精準捕捉全球音樂熱點的能力。
Shazam 目前每月擁有超過 3 億名活躍使用者,Apple 負責 Apple Music 與 Beats 的副總裁 Oliver Schusser 表示:「Shazam 這項成就不僅反映出人們對這項技術的熱愛,也展現出全球使用者探索新音樂的渴望。音樂發掘是我們努力的核心,我們將持續創新,幫助音樂愛好者隨時隨地探索心儀的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