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SE 系列一直扮演著 Apple 產品線中的「入門機型」角色,以相對實惠的價格吸引新使用者進入 Apple 生態系。對於習慣 iOS 系統但不追求旗艦機型的消費者來說,SE 提供了一個更具性價比的選擇。然而,隨著市場趨勢轉變,SE 系列的未來發展也面臨不少挑戰。
根據 Counterpoint Research 資深分析師 Varun Mishra 的看法,iPhone SE 系列以往憑藉扮演入門機型角色、小尺寸手機與 Apple 生態系三大特色,吸引不少消費者青睞。
其實對於預算有限但希望體驗 iOS 的消費者,SE 提供了親民的選擇,無論是新使用者,或是為長輩與孩子選購耐用手機的家庭,都具有吸引力。而這項優勢,也扮演了帶動生態系發展的角色。透過相對平價的 iPhone 作為入口,讓 Apple 進一步推動服務訂閱與周邊產品銷售。
但也因為小尺寸,可能帶來尷尬的定位。以市場趨勢來說,小螢幕手機市場相當狹隘,不喜歡大螢幕只需基本功能的消費者比例並不高,造成即使是預算有限的消費者,也更願意選擇稍貴但螢幕更大的前幾代二手 iPhone,甚至直接轉往 Android 陣營。
而外型也是尷尬點,以 iPhone SE3 來說,維持類似 iPhone 8 的設計,在新 iPhone 瀏海螢幕、動態島等新設計普及後,讓 SE 更顯得過於老舊。更尷尬的是,雖然 SE 內建旗艦級的 A 系列晶片,但相機、螢幕、電池續航等方面,與主流 iPhone 仍有明顯落差,讓消費者更傾向選擇較舊,但規格更均衡的 iPhone 型號。
Counterpoint Research 資料顯示,iPhone SE 在 Apple 營收中的貢獻已降至 2024 年的 1%,顯示該系列正面臨市場瓶頸,升級需求迫在眉睫。資深分析師 Varun Mishra 建議,iPhone SE 必須要有所改變,這改變包含更大無邊框螢幕,滿足消費者對大螢幕體驗的期待;另外提供更強處理器與相機,提升產品競爭力;最後需要與
Apple Intelligence 整合,將生成式 AI 導進入門級 iPhone,為 SE 系列注入新活力。
如果 iPhone SE4 能夠在價格、規格與 AI 功能上找到平衡,這個系列仍有機會重新吸引市場關注,進一步強化 Apple 在不同價位帶的競爭力。不過,如果 Apple 持續縮減 SE 系列的資源,或是定價策略不夠吸引人,SE 可能會逐漸被時代淘汰,成為 iPhone 歷史上的一個過渡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