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納智捷!汽車關稅存廢背後,牽動台灣汽車產業鏈

美國關稅議題鬧得沸沸湯湯,引發台灣是否該調降進口車關稅的討論。網路輿論中,不少聲音將焦點放在納智捷,質疑政府長年對國產品牌的保護政策成效不彰,甚至認為取消汽車關稅是對外談判的籌碼之一。但其實這把傘原本所保護的不只有裕隆與納智捷,還記得前一陣子才吵吵鬧鬧的國產車自製率問題嗎?這些爭論其實反映出兩個關鍵字:「國產車」與「自製率」,正是這兩個詞,道出台灣擁有自主造車能力,也擁有完整的造車產業鏈,而這條產業鏈的規模,可能比我們想像的都還要大。

 

台灣會造車?當然會!

台灣的汽車產業鏈遠比多數人想像中完整。除了大家熟知的裕隆集團與旗下的納智捷外,還有中華汽車、福特六和、台灣本田、台灣豐田,以及三陽工業等本地化製造或合資廠商。這些品牌構成了台灣整車生產的重要力量,負責從車身組裝、動力系統安裝到整體測試等關鍵製程。

在零組件方面,台灣擁有超過千家的供應商,涵蓋煞車系統、底盤、車燈、內裝、電子模組、感應器等多個環節。這些企業不僅服務本地車廠,也與國際車廠合作,供應全球市場。例如生產車用電子的台達電、鴻海、致茂;引擎與動力系統的協易機、燁興…等,正是這條產業鏈的重要支柱。

根據台灣車輛工業同業公會的資料,2024 年台灣車輛工業總產值達新台幣 7,651 億元,占製造業總產值的 3.96%。其中,汽車整車製造為 2,077 億元,零組件製造則達 2,946 億元,是台灣經濟相當重要的一塊。

汽車產業不僅是一個高產值的產業,更是台灣重要的就業來源之一。這條完整且具縱深的產業鏈,不僅影響整車與零組件製造,還牽動到上游的鋼鐵、橡膠、塑膠、玻璃、機械加工,以及電子與電機產業。

根據車輛公會與相關統計,全台汽車相關產業(含整車製造、零組件、汽車電子、維修通路等)直接與間接創造的就業人口估計超過 10 萬人。這些就業機會遍布北中南各地,包括工廠技術人員、工程研發人才、品管與物流、以及廣大的售後維修與銷售服務體系。

 

 

關稅一撤,誰還能撐?

當外界呼籲取消進口車關稅時,第一個受到挑戰的,其實不只納智捷,也不只是福特六和、台灣本田、台灣豐田…等整車製造商,而是整條產業鏈。從表面看,進口車零關稅似乎只是讓消費者擁有更多選擇,但實際上,它將導致台灣國產車在價格競爭上失去唯一的屏障。

台灣目前的整車生產雖然以內需為主,但這背後牽動的是數千家零組件廠商與上萬個工作機會。當進口車在價格與品牌力雙重壓制下全面擴張,國產車銷量將面臨斷崖式下滑,連帶影響供應商訂單、人力需求與資本投資,甚至讓原本具備出口能力的零組件廠失去在地實績與量產規模,導致競爭力衰退。

進口車無需投入本地組裝或研發,也不會創造太多在地就業,反而可能加速產業空洞化的進程。更重要的是,一旦關稅全面取消而產業鏈無法撐住,將不是「選擇更好的車」這麼簡單,而是台灣失去一個支撐多產業、與科技高度整合的戰略產業。

outer-kv.c07fd560

政策轉型是關鍵,保護與開放之間需要更聰明的策略

面對全球自由貿易趨勢與美中貿易戰等外部壓力,進口關稅是否調降,已成為產業與政府間的重要討論議題。裕隆集團公開表示,若進口車關稅取消,恐怕不只是納智捷會受到影響,而是整條汽車產業鏈都將面臨生存挑戰。

尤其台灣的供應鏈橫跨金屬、化工、電子、製造等多個領域,一旦汽車組裝量下滑,這些產業都可能連帶受創。車輛公會也提醒,雖然美國針對進口車課徵 25% 關稅,但對台灣整車出口的實質影響有限,政府不應倉促讓利,以免損及本土產業根基。

未來的解方不一定是保護或放任,而是思考如何透過轉型升級,讓本土汽車產業走向更高附加價值,例如投入電動車、智慧駕駛系統、車載資通訊整合等技術領域。政策上,也應該提供過渡期與配套資源,協助整體產業升級轉型,而不是讓整條產業鍊自行面對外來衝擊。

 

後記:保的不是品牌,是整個台灣的產業韌性

台灣汽車產業早已不是一兩家車廠的成敗問題,而是一整條供應鏈的存亡。當討論關稅政策時,值得被思考的從來不是「保不保護納智捷」,而是整個汽車生態系、數十萬人的就業、數千家供應鏈企業的未來。無論政府最終選擇調降或維持關稅政策,產業與政策都應攜手思考轉型之路,讓這條產業鍊走得更遠、更有競爭力。

智慧駕駛

Kisplay為Saydigi.com總編輯,喜好各式各樣科技生活新鮮事,也樂於以輕鬆自然方式將新知傳達給讀者,讓科技話題與生活品味永遠圍繞在彼此身邊。

■作者:Kisplay
■主題:3C、生活品味
■連絡方式:Kisplay@gmail.com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KisplaySayGoodbuy/

More in 智慧駕駛

光陽集團董事會改組 柯俊斌接任董事長 迎向專業經理人治理新時代

Kisplay2025/04/16

智慧移動驅動 Touch Taiwan 2025 友達三大支柱展示技術與整合力

Kisplay2025/04/16

沒什麼幽默感的德國工程師?但他們造的賓士,科技可一點都不無聊

Kisplay2025/04/15

Mercedes-Benz 星科技再升級 25 年式車款五大智慧功能全面進化

Kisplay2025/04/11

光陽治理風暴下的價值抉擇 柯勝峯為何選擇以退為進

Kisplay2025/04/11

光陽家族爭議屬實 董事長柯勝峯辭去董事長職務 呼籲三大家族退出經營權

Kisplay2025/04/10
-->
一起用好點子過好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