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享有自由的網路世界。
圖片來源/Pixabay
現在的網路不夠自由嗎?對比的是當前的中心化網路,如臉書、YouTube。在以太坊創辦人布特林(Vitalik Buterin)接受《端傳媒》訪問表示,網路雖然促進社會進步,但也讓集中化的電子監控無所不在。
以太坊於 2015 年上線,布特林(Vitalik Buterin)與團隊將其打造為可進行程式編譯的區塊鏈平臺。在此平臺上開發的應用程式又叫「dApp」,d 有去中心化的意思,代表程式是分權化的,不受單一組織或個人掌控。
目前全球有上千萬開發人員正在以太坊上發明 dapp,比如加密貨幣錢包、金融應用程式、分權化的交易市場、遊戲等等。這些應用都是以智慧型合約為基礎而開發,開發人員將規則寫入程式碼,並且建立於區塊鏈上,而非「集心化」的資料庫;當鏈上的眾多節點達成共識,即可執行程式,過程沒有人為干預。以金融借貸舉例,以太坊等同取代了銀行機構的「中間人」角色,借貸人可直接與金主借款。
以太坊用途雖然多元(相較於比特幣),但為了避免程式 bug 導致的無限迴圈(infinite loop),每次執行都需要「燃料」,英文叫 gas,燃料費則是由以太幣(eth)來支付。
根據書籍《以太奇襲》描述,以太坊具有「圖靈完備性」,因此能執行任何程式碼,不過具有圖靈完備性的機器有無限迴圈的問題,書中舉例:「例如,你叫電腦做 X + X,只要結果小於五就一直加下去,你也告訴電腦 X 等於一。電腦會一直加 X,加到機器當機為止。」也因此,以太坊若不加入燃料機制,會容易受到攻擊。
今日的以太坊,最成功的應用為 NFT,全名為非同質化通證(Non-Fungible Token)。所謂同質化指的是每張百元紙鈔價值都相同,但非同質的 NFT 每一枚都是獨一無二,價值各不相同,它可以是任何東西,例如圖片、影像、遊戲道具、藝術品、交易證明等。同時,NFT 擁有區塊鏈不可竄改的特性,因此每一筆 NFT 交易完成,鏈上便會記載該枚 NFT 的持有者是誰,且沒有人能夠輕易竄改。當前 NFT 主流應用包括數位資產交易、活動票務、遊戲等。
以太坊的挑戰
臉書一開始只是哈佛學生與朋友分享近況的社群網站,但隨著平臺壯大,擁有全球上億用戶的臉書產生巨大的影響力,因此被各國政府盯上。從臉書的例子來看,科技確實需要受到一定程度的政府監管。以太坊正在走向相同道路,但問題是,當監管力量介入,政府要如何在不損及其核心價值(即去中心化)的同時,妥善地維持平臺的秩序?
以太坊面臨的另一項挑戰是「過高的燃料費(gas fee)」。在以太坊上進行任何資產轉移,都需要一筆燃料費,然而隨著用戶增加,交易數量呈指數級增長,燃料費也隨之增加。
雖然以太坊提供「優先費」機制,當你願意向礦工付出更多費用,就能比他人更早完成交易,但有時代價甚至會遠超 NFT 的販售價格。大部分人會選擇較低的燃料費,而這也導致交易產生嚴重堵塞。去年的以太坊 2.0 升級暫時解決了塞車問題,但沒人能保證將來不會發生類似的情況,包括創辦人本身。
安全性是以太坊面臨的另一項挑戰。2021 年 8 月,以太坊去中心化金融平臺(DeFi)發生史上最大的竊盜案件。事發於區塊鏈網站 Poly Network,一名自稱「白帽先生」(Mr. White Hat)的駭客從網站盜走價值 6.1 億美元的加密貨幣,出於「良心」,該名駭客隔日主動歸還資金。後來報導指出,駭客攻擊手法是利用智慧型合約未被發現的安全漏洞。
智慧型合約複雜又難懂,且通常在部署後就無法升級或修補,因此成為駭客下手的肥羊。2018 年,安全研究人員分析以太坊上 97 萬個智慧型合約,發現當中超過 3 萬個合約存在安全漏洞,涉及金額達上百萬美元。
即使以太坊存在許多挑戰,它勾勒的網路世界仍吸引許多人。你可能聽過元宇宙、Web 3,有些人相信以太坊與其他區塊鏈技術,就是通往這些願景的鑰匙。即使以太坊失敗了也不是壞事,因為那代表一個更接近完美的科技被發明,而此刻我們也正在見證網路的重要轉捩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