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order=”0″ />
什麼是沙盒?
沙盒 Sandbox 這名稱如果你覺得陌生,那沙盤大家應該會比較熟悉吧?有看過戰爭片的朋友,應該都有看過要攻打敵人擬訂計畫,都會在一個有著地形地貌的地圖上,推演著雙方攻勢與防線。在早期這樣的地圖就是以放在方形盤子或是盒子中,以沙子堆砌而成,所以擬定戰略的過程就稱為沙盤推演。
後來 Sandbox 沙盒這名詞也應用在電腦軟體技術開發上,在這領域的沙盒指的是在電腦中規劃出獨立區域,這區域不會與電腦其他區域進行資料交換與存取,也就是說可以把它當成一台獨立的小電腦。在很多新軟體功能開發時,為了確保不會因為錯誤而造成整台電腦系統遭破壞,就會先在沙盒中進行試驗。例如很多防毒軟體都會有著沙盒空間,讓有疑慮的軟體先在沙盒中執行並確認是否會造成系統傷害,就有點像是神農氏,先以身試毒。
因為 Sandbox 另外一意是小朋友可以任意玩沙的沙坑,他們可以在裡面任意且安全的遊玩並發揮創意,而一開始提到 Gogoro 的沙盒計畫,其實也與前面所述類似,也就是以封閉安全的實驗環境進行驗證,讓新創在裡面發揮創意,並評估這套試統所帶來的影響,這樣的沙盒通常稱為監管沙盒 Regulatory Sandbox。
監管沙盒 Regulatory Sandbox 又是什麼?
在金融科技與新創蓬勃的世代,許多從未想過的商業模式與服務盛行,但當這些新型態的創意投入市場時,常常法規與環境都尚未準備好迎接,而搞得政府一臉沙。所以英國金融業務管理局 FCA ( Financial Conduct Authority ) 在 2015 年時提出監管沙盒 Regulatory Sandbox ,並於 2016 年 4 月推動,提供一個封閉安全的環境讓這些公司可以發揮創意。而這些新創公司必須將新構想提出申請,通過後就可以在一定時間與範圍內享有法律豁免權。當然這個沙盒除了保護新創公司有個更大發揮想像的空間外,更重要的當然還是保護政府與消費者不會因為破壞式創新而帶來負面影響。
台灣也有監管沙盒嗎?
除了英國外,新加坡、香港與澳洲也相繼推動這項政策,但都不是以法律條文方式進行,而台灣在 2017 年立法院三讀通過了金融科技發展與創新實驗條例,並於 2018 年 4 月 30 日正式上路,這條例就是所謂的金融監管沙盒,而台灣就是第一個將其正式立法的國家。台灣的監管沙盒有個非常特別的地方,就是進入沙盒的試驗期雖然以一年為限,但可申請延長不超過六個月的試驗期一次,若涉及需修改法律時,就可以多次申請延長,但最長試驗期不能超過三年,也就是說,台灣是提供最長試驗期的國家。
後記
中華電信與凱基銀行推動的行動身分認證,於 2019 年正式成為第一個成功跳出台灣沙盒的案子後,很少看到有成功跳出沙盒的案子,連申請進入沙盒的案件都非常少,其原因非常多。雖說台版沙盒 金融科技發展與創新實驗條例 立意良好,但甚至有些新創服務卻不敢跳進去,反而直接投入市場與政策法律直接抗衡,大家可以直接在關鍵評論網與遠見都有專文分析這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