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就決定換車,他表示自己絕對不是充滿信仰的 Tesla 粉,只是因為時間剛好。這次交車地點是在鏡電視的地下停車場,交車有分梯次,每梯次約 20 台左右。
雖然我們是在指定交車時間前 30 分鐘就到了,但是還是可以先報到,確認第二證件無誤後簽名,就可往下一關走。
接下來的關卡就是點收資料與確認你的車放在哪裡,確認後就直接到該停車格上就好。
如果要安裝車牌型的 e-Tag,記得拿兩顆螺絲走,因為原來的螺絲比較短,會裝不上去。交車禮的部分就是礦泉水一瓶,對了,還有擴香片一個。
旁邊這一排打開前車廂的 Model Y,就是等等要這一批車主的車,發現白色車還是居多,畢竟黑色的還要加 37500 元,所以這也滿合理的。
如果在交車時間前就先到,其實還滿有充裕時間可以檢查車輛,但地下室光線不太夠,所以建議大家還是拿著手電筒仔細檢查一下。其實我們有發現在行李箱上蓋邊緣有幾個小疙瘩,問了現場人員後,他們給了一個滿有趣的回覆:”每台 Tesla 就像小寶寶一樣,都會有點不一樣也不完美,尤其實在比較不容易看到的地方。”。雖然我聽到時白眼大概翻了五圈,B 先生雖然也感覺不置可否,但好像覺得也無可奈何,大力抗議後大概也只能換到不然你退車之類的回答吧?。不過在其他地方都還滿好的,也沒有車縫太大的問題,或許就是德國車的好處吧?後來發現其他輛車的車縫還是有點過大,所以這可能就是運氣問題了。
在交車時間到時,原本以為會有一對一的講解,沒想到居然是用車內廣播的方式,用指定的調頻麥克風,只要開啟車內廣播指定頻道就可以聽到教學,所以一次可以教所有車主操作,這還真的是前所未見的交車方式。在教學時間完成後,就等於完成了交車,不過如果你已經對 Tesla 很熟悉,其實可以直接開走就好。
快速體驗 Model Y
這次朋友購買的是 Model Y Long Range 版本,0~100 加速為 5 秒、最高時速為 217 公里、續航里程有 542 公里(WLTP),是屬於中型 SUV。珍珠白的車色,還滿搭這車型。
全景固定式天窗連接前檔與後檔風玻璃,整體感十足,外觀也更為流線。
車的四周有著多組攝影鏡頭,在行駛過程中如果打方向燈,就會直接在螢幕中顯示該方向的影像,可避免死角產生。
倒車時,除了後方畫面外,左後右後兩側也都會顯示。
在駕駛時發現,車身相當扎實,隔音比 Model 3 要好不少,大概就是雙層玻璃的貢獻吧。但可能是因為少了引擎聲,車輪與路面的行駛聲音就變得更明顯一點。對了,座椅雖然忘記拍,但依然薄的椅墊,還是可以提供滿好的支撐力與包覆,並不會有不舒服的感受。
內裝飾板與藏在飾板上緣的冷氣出風口,是我覺得這台車最美的地方,在超級濃厚的科技感中,還是帶來了一點溫度。
15 吋的橫向螢幕,就是車內最重要的部分,可以使用觸控或聲控的方式來操作,操作方式其實就與手機非常類似,學習時間很短,認真玩個五分鐘就能習慣介面。
方向盤上左右兩側的滾輪,可以直接控制語音指令與畫面中的選項,這也需要一段時間練習才能習慣。
排檔桿在一般車的雨刷調整桿位置,雨刷與車燈則在另一邊,但如果使用自動雨刷與車燈,左邊的控制桿基本上也不太會用到。
所有車的設定都在這面板上,很多項目就是都開自動就會很方便。
對了,如果是從油車轉電車的朋友,建議先將煞停模式轉到慢行,在放開剎車後就會緩慢移動,但在駕駛時,如果放開電門的減速感還是很多,所以這也是要習慣的部分。
比較有趣的設定在空調上,直接用手指就可以控制氣流方向,這真是非常人性又聰明的方式。
另外聲音位置設定也是直接用手指頭就可以指定,朋友表示,這樣當他小孩要聽喜歡的曲子時,就可以把聲音全部指向給他,就可以大幅避免被童歌荼毒的程度,前座交談也比較不受影響。
第一次充電
前往內湖車麗屋安裝 e-Tag 時,旁邊剛好就是 U-Power 充電站,他們有支援 CCS-2 的超高速充電,就推薦朋友去試試看。在簡單註冊與綁定信用卡後,馬上就可以充電。
進行首次充電的 B 先生感到異常開心。
充電速度也超級快,不到 10 分鐘就從 60% 充到 80%,剛好隔壁有一台前一周交車的 Model Y,他也表示 U-Power 充電速度真的很不錯,大概可以跟 Tesla 的超充相同。
正當我們充完電準備離開使,悲劇發生了!因為 B 先生以為更新軟體時間很快,所以趁充電時就可以把軟體更新好,沒想到充電後軟體更新只跑了 30%。經詢問客服,這軟體更新過程無法停止,這期間也無法駕駛,所以我們就只能厚著臉皮把車放在充電停車位上,然後先去吃個午餐。整個更新時間大約一小時,所以強烈建議大家要更新軟體請在長時間沒有用車時更新,千萬不要手賤直接按下去。
後記
不得不說,Tesla Model Y 真是一部非常值得入手的電動車,其高科技設計是真的有吸引到我,加上整台車的質感與做工都比一開始的特斯拉要好很多,不確定是不是因為德國製造的關係。但沒有儀表板與操作直覺的實體按鍵,這點應該還是要習慣一下。
交車服務上,我認為雖然交車人數眾多,但畢竟買車還是大事情,儀式感還是滿重要的,一堆人同時交車的方式還是少了人味,或許只能說是科技公司,這樣的程序的確很有效率。那至於我會不會想要入手這款車呢?反正等我要換車時應該有更多選擇吧,到時候再來煩惱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