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要捍衛言論自由!」這句話可以說是每一位民主思潮者的口頭禪。
法國人攻佔巴士底監獄後的二又四分之一個世紀, 在社群網站上的社論漫畫粉絲專頁《台灣鯛民》因不明原因被管理員停權。 其實我是後知後覺,一開始只是覺得不知為何一些網友的評論消失了,從學校回到家中後才從臺大電子佈告欄PTT得知粉絲專頁被封鎖了。當天晚上出現了一些網友的聲援團,同時也有許多社群網站部落客紛紛表達支持復站。隔天,台灣各大媒體開始聯繫採訪,也許是因為事件意外地被全國注目,粉絲團驚人的在兩天復活了,比兩千年前的偉人還快一天,史稱「七一四鯛民事件」。
(被停權時的畫面,當時的粉絲人數為26.1k。)
聯合國在1948年頒布的《世界人權宣言》第十九條定義了言論自由為「人人有主張及發表自由之權;此項權利包括保持主張而不受干涉之自由,及經由任何方法不分國界以尋求、接收並傳播消息意見之自由。」過去在專制體制下,政府為了控制人民的思想,利用法令限制人民表達意見的自由,輕者禁止傳播;重者嚴密保甲。而時至中華民國政府頒布解嚴令的27年之後,我們表達意見的空間真的變得更自由了嗎?「七一四鯛民事件」給了我們一個巨大問號。
(兩天後社群網站來信通知粉絲頁面已經再度公開,不知為何使用了三種語言。)
部分了解社群網站機制的人猜測關站事件起因於《台灣鯛民》的某些作品隱射了政治家的言行,導致其支持者群而檢舉,使社群網站管理員在短時間無法判斷檢舉事宜真偽前先行暫時停權。原本這樣的機制是為了避免一些違法或違背言論自由精神的事情無法及時被遏止,然而有心人亦可在相同的遊戲規則下讓他們討厭的人閉嘴。
除了在社群網站設定的機制外,經常在網路上活動的朋友都知道,發表文章之前必須要注意「風向」,也就是在網路社會裡的「氛圍」。當你的言論「逆風」的時候,很有可能會招致言論攻擊,甚至是自己親朋好友的言論攻擊,因此許多人便開始減少發言,甚至避免發言、拒絕發言,形成了沈默的螺旋,這種現象造就了另類的「言論自由限縮」,而這暗示了 「網路時代的言論自由可能受限於網路同儕」。
現代言論自由正受到社會氛圍所箝制,言論自由的寬度的決定權到底在於發言者、閱聽者,亦或我們所身處的各式媒體?而身為這個媒體系統的一員,我們該用怎樣的方式來實踐「言論自由」,竊以為這是每個人都該思考的事情。當我們不是以「理性」、「尊重」作為交談的基礎時,這些在遊戲規則下的「言論自由」還自由嗎?